婚丧简办:给人情减负 为文明加分

发布时间:2024-03-28 11:10:20 来源: 今日象山 记者 高红梅 通讯员 孙洁琼

  现如今,婚事大操大办的少了,一起喝自酿酒、尝自种菜、吃自养肉的多了;丧事吹吹打打的少了,注重人文关怀的多了……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象山大地,攀比风、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渐渐散去,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群众幸福的笑脸上。

  “我们认为婚礼不应该是负担,而应该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开始,在村里的家宴中心办婚礼简单不失喜庆,还节省了开支。”贤庠镇海墩村的方女士和丈夫就选择了这种新方式。与之前不同的是,采用“四季菜单”后,大厨们不再跑菜场买“山珍海味”,而是通过自购自采的方式,向村里的养殖户、种植户购买新鲜时令,精心烹制成色香味俱全又适合当地人口味的佳肴。

  风气之渐,往往积习日久。“家里烧柴灶,出门充大佬”“一场人情一月薪,一桌酒宴三分弃”,在过去,正如这些民谚所言,象山婚丧喜庆事宜存在攀比大、负担重、浪费多的问题。2016年4月,象山县全面开展以“二倡导二禁止一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经过整治,该县逐步形成了依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乡风文明新风尚。2019年,象山县移风易俗改革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

  环境改变人,建章立制抓“关键少数”重塑婚丧礼俗。象山县聚焦党员干部这个关键,规定党员干部不准对外操办除婚丧事外的乔迁、祝寿、参军、升学、满月等事宜的宴席,不准收受或赠送非亲人员礼金、礼品,操办婚丧事需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党员干部婚丧事简办承诺书签订率达100%。8年来,红白事攀比、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节俭办事、文明办事的新风深入人心,移风易俗渐渐地从规矩约束和道德约束变成了行为规范。

  移风易俗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停柩不超72小时,丧宴百来人,出殡时也不见抛撒纸钱、燃放鞭炮……日前,西周镇淡港村的一场葬礼场面仪程肃穆,铺张浪费不见了,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对逝者的悼念与哀思。“经过前期的引导,现在村里的婚丧喜宴都按规操办,简办为上,村民们减轻负担的同时,关系也更融洽了。”村红白理事会专管员易信女介绍。

  在全县,像易信女这样的村级理事会专管员有500余名,他们既是移风易俗的“宣传员”,也是乡村新风尚的“监督员”。近年来,依托村支部书记、老年协会会长、热心群众、乡贤等资源,象山县在全县388个行政村全面建立红白理事会和“四会一约”,采用“行政干预+村民自治”的方式,通过行政引导营造“软环境”,通过村规民约制定“硬杠杠”,有效推动农村倡俭治奢从“小气候”向“大气候”转变。

  移风易俗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的事情,它需要每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而今,象山县已向社会公开选聘40名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公布以“一中心四平台”、“65786578”为主体的监督举报热线,对有效举报进行一定奖励,营造了“人人关心文明行动、人人支持移风易俗”的社会氛围。

  据统计,从2016年4月至2024年2月29日,象山县共操办婚丧事35766起,执行新规35746起,执行率99.9%,节约资金约57.1亿余元。县婚丧整治办副主任陈金裕表示,移风易俗是一场新旧之争,要树立新观念,丢掉旧思想,一方面要对大操大办现象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关键是要让新观念、新风尚融入千家万户,让村民正确认识文明乡风的好处与价值,变“人情攀比”为“文明攀比”,才是移风易俗正确的“打开方式”。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