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海岛师生的接力守护

发布时间:2024-03-27 09:56:00 来源: 甬派客户端 记者 严龙 孙宇卓 俞越 见习记者 陈妤涵

  瞻仰纪念碑、合唱少先队队歌、聆听烈士故事……今天(26日)上午,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大屿山革命烈士墓,同往年一样迎来了强蛟镇中心学校第一批师生。

师生祭扫烈士墓。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吗?那代表着红领巾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一定要铭记这些先烈,将他们的精神火炬一代代传承下去。”87岁的强蛟镇中心学校原校长王成恕在给孩子们讲述烈士故事时,难掩内心激动,“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建设家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成恕向学生讲述先烈的故事。

今天上午,老校长王成恕再次给学生讲述先烈的故事。

  四季轮回,寒来暑往,该校师生接力守护、祭扫烈士墓的传统已持续了整整56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清明节前夕祭奠大屿山革命烈士成为该校雷打不动的传统,烈士的故事也激励着海岛学子不断砥砺前行。

  大屿山革命烈士墓的由来,要追溯到1968年。大屿山,是宁海湾的一座小山坡,与强蛟中心学校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多米。当年,峡山渔民将1949年春在解放强蛟群岛时牺牲的孙范章和另两位无名烈士,以及1950年初在茅山头牺牲的石清友烈士遗骨合葬在大屿山,并立起一块纪念碑,以便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学生给烈士献花。

  由于当时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烈士墓碑文的撰写成了一道难题。闻听此事后,王成恕主动提出帮助撰写碑文。烈士墓建立后,王成恕便带领师生承担起守护烈士墓的神圣使命,56年来从未间断。

  “老校长一直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心里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茁壮成长。”强蛟中心学校校长范鸿魁说,老校长虽已退休20多年,但依然每年坚持为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烈士故事,还经常带领大家为烈士墓除杂草、擦墓碑,确保烈士墓始终干净整洁。

  强蛟镇中心学校薛岙校区教师顾斌,是一名“85后”,也是王成恕退休前的最后一批学生。“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老校长每年带我们祭扫烈士墓的情景。当年我们亲手种下的一排松柏苗,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棵棵大树。”顾斌说,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他在老校长的熏陶下,成为了一名老师,也习惯了带上孩子们来到大屿山祭扫英烈,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

建在宁海湾山坡上的烈士墓。

  “不久前,强蛟中学与小学合并为中心学校,我们今后一定会继续守护下去。”范鸿魁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中小学历经分合、调整,师生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但接力守护烈士墓的传统却始终未变,成为全校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不断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如今,经过海岛师生56年的接力传递,革命烈士的故事在当地早已家喻户晓,每逢清明、端午等重要节日,附近村民便会拖儿带女自发到烈士墓前祭扫。当地政府也对烈士墓进行了扩建,使之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