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潜心50余年!他从海宁农村木匠成长为古建筑修复专家

发布时间:2024-03-25 10:33:44 来源: 潮新闻 通讯员 王澜

  窗外,春色正宜人;窗内,则是切割、雕刻的各种忙碌身影。这是位于海宁市盐官镇镇区内的一个古建筑工作室,一群木匠正为海宁横头街历史文化街区赶制一些精细活。作为团队总顾问,71岁的王继康不时上前查看下大家案头活的质量和进度。

  “最近大任务没有,就是有些活比较急,还是要抓紧。”王继康是海宁市盐官镇郭店村人,浙江金隆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海宁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

  一辈子和建筑打交道,古稀之年,体力和精力都在衰退,但对于王继康来说,只要能站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一线,整个人精神劲就来了,“看着古建筑在你手里又有了光彩,那是越做越带劲的。”

  结缘古建匠心锤炼功夫

  16岁那年,为谋生计的王继康拜当地木匠为师学习木工活。良好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让他的木匠手艺很是被人称道。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文物工作开始恢复,许多民间匠人迎来新机遇。1982年,海宁组建第一支古建筑维修施工队伍,王继康被海宁市博物馆选中,经培训后,做起古建筑修复工作。

  古建筑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要求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对于从事民间木匠活的王继康来说,古建筑知识犹如天方夜谭。不少和他一起的小伙伴有人打了退堂鼓。

  前进的道路上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有着一股牛劲的王继康暗下决心,再难都要往前冲。于是,他将自己一切归零,全身心投入古建筑学习,主动向身边老师傅请教、购书自学、与高校及有关古建院专家学习。

  理论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融会贯通。王继康从一些零星工程开始“练级”,仔细研究图纸,反复琢磨施工步骤和细节,终日与木、石、砖、瓦为伍,潜心研究园林古建中的细节。

右二为王继康

  1984年,海宁盐官占鳌塔的重修日程被正式确定,王继康所在的郭店建筑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这也是王继康作为主力参与的首个重大项目。

  “当时没有可供参照的图纸,没有先进设备,根据‘修旧如旧’原则,从用料到瓦片图案再到木梯复制,许多环节都碰到困难。”王继康直言,在一些文物专家指导下,大家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干得虽累,收获却很大。

  此后,王继康对古建筑修复的热情更加高涨。

  他和所在团队先后修复了王国维故居、海神庙、御碑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了嘉兴精严寺、海盐绮园水榭、福州林则徐故居大戏台等经典古建筑。

  足迹走向全国的同时,王继康还带团队走出国门显身手。应国家文物局之邀,他曾率队赴美国洛杉矶建造千树山庄中的“中国花园”,引起轰动。后他们又赴美国、德国等地建造中国园林,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建艺术之美。

  潜心传承守护古建之美

  科技在进步,古建筑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但总有些传统技艺需要人去传承。面对日益老去的团队成员,王继康也思考过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古建筑修复工作需要新鲜血液,去传承和创新。”让王继康高兴的是,团队的星火在他手上已经点燃。

  目前,他已经把古建营造团队传承给海宁市文保责任工程师许立峰,自己则退居幕后担任总顾问,为年轻一代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去年九月,由许立峰团队参与建设的非遗古戏台在全国首座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经亮相,就惊艳世人,好评如潮。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非遗古戏台有个关键工艺还是王继康孙子、学习古建筑设计和营造技艺的年轻建造师王家逸参与设计构建的。

  “他用电脑3d建模技术来做藻井的构建图,无论是角度还是层数都非常精准。”看着年轻一代日益展现出出色的技艺和才华,王继康满是欣慰,“现在他已经是团队主力,近期,还在和上海的博物馆沟通做一些项目。”

  因为王继康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上颇有建树,不少人慕名而来向他求教。王继康也总是慷慨教授,为行业发展积极积蓄有生力量。

  曾有个海外留学的博士,乘着假期前来和王继康讨教古建筑修复的内容。一个多月间,王继康耐心教授,让这个博士不仅学会了入门手艺,也坚定了入行决心,后来,索性在杭州开办起相关公司,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

  择一业,终一生。正是这份“匠心”,让王继康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开始只为生计奔波的农村“打工仔”逐步成长为一名古建筑修复专家。也正是这份“责任”,让王继康始终关心行业发展,古稀之年仍然冲在前,为行业发展努力培养技术骨干和青年专业人才。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