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舟山

每隔十秒有人问路,步数2万打底……普陀山“身份证哥”的春节,不只是忙碌

发布时间:2024-02-18 09:42:38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夏毅

  这个春节,梅军民比往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忙碌——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准时在普陀山港区上岗,迎接一拨又一拨络绎不绝的游客,等空下来喘口气已是晚上七八点;每日步数2万步打底,基本在3万步以上……这就是他这几天的常态。

  梅军民是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山分局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普陀山港区警务室的一位辅警,在港区待了6年多。他另一个身份,你可能也听过——“身份证哥”,只因他每年至少会在普陀山寄出500多张身份证,给那些遗失身份证的游客送去了充满惊喜的“小礼物”。

  今年春节假期的普陀山景区,迎来了客流高峰。截至2月12日下午2时,舟山的普陀山景区当日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

普陀山公安供图

  普陀山码头的新年

  每隔十秒都有人问路

  2月12日(大年初三)上午9点多,当潮新闻记者联系上梅军民时,他已在码头上执勤3个小时了。

  “人多,这两天码头都是个人,比往年春节都多……”电话里,梅军民喘着气。

普陀山公安供图

  几乎每隔十几秒,记者的电话采访就会被往来的游客打断。他们都是找梅军民问路的——诸如索道怎么走,普陀山往哪边上,公交车在哪坐,等等。

  “我跟你说,往前走50米,然后再……”每一次,梅军民都会停下话茬,非常耐心地指着路,指完路还不忘热情地跟每一位游客说一声“新年快乐!”

  听到梅军民的祝福,不少游客也是愣了一下,随后才回了一句“新年快乐!”

  问路的人多了,梅军民反而对记者有些不好意思了,“记者同志,您等一会,我找个偏僻的地方,再跟您说……”

  一边,他又招呼起一旁的同事,“我去别的地方看一下,这边交给你们了……”

  很快,梅军民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不好意思,记者同志,这两天基本都这样,问路都没停过。连喝水的机会都没有……”

  可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又传来问路的声音——“警察同志,请问去洛迦山怎么走?”

  寻人找物找身份证

  这些都是必须做的小事

  中午11点多,梅军民在微信上给记者发来一段刚刚拍摄的视频。视频中,一对父女从梅军民手中接过身份证,一直在道谢。

视频截图。受访者提供

  他告诉记者,这对父女来自北京,身份证是那位父亲的,前一天在普陀山旅游时丢失的。“发现身份证丢了,老先生心情一下子就没了,闷闷不乐的。”接到梅军民电话后,他专程坐船过来,就是想要当面感谢。

  说起这件事,梅军民也挺开心的。喘了一口气,他又跟记者说起了有关身份证的事,“从除夕到今天,就这么4天时间,捡到的身份证,快40张了。”其中有一半的样子,是12日上午找到的。“因为今天的游客比前两天还要多。”跟平时一样,他总是结束上午的巡逻后,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挨个打电话联系失主。当然并不是每次寻找失主都很顺利,“有的失主因为种种原因联系不上,有的就算联系上了,还会怀疑我们是骗子,不过经过我们耐心的解释,回头还是很感谢我们的。”

  除了身份证,这两天梅军民在港区捡到的车钥匙也有不少。“昨天傍晚就有一位外地司机,坐船回到停车场才发现钥匙丢了,我们联系码头船务人员帮他送到了对面……”收到车钥匙的那一刻,那位司机对梅军民也有着说不尽的感谢。

  不光是找物,这几天寻人的警情也有不少。就在记者联系梅军民之前,有普陀山的民警告诉记者,光是年初二(12月11日)那天,普陀山公安从景区找回了50多人,大部分都是走失的儿童。

民警丁金刚照顾走失男孩。普陀山公安供图

  在梅军民的工作群里,也不时被寻人的信息刷了屏——比如11日上午,在普济寺执勤的民警丁金刚将一名走失男孩带回警务室,一边帮忙找家长,一边给他喂酸奶和苹果;比如当天中午,普陀山交警中队的吕佳霖在百步沙捡到了一个四岁男孩,举着高音喇叭一路高举喊话沿街寻找,在普济寺找到了父母;又比如下午时分,梅军民的同事、民警王中清和保安员孙雷豪又促成了一位6岁男孩和家人的团聚……

  那一天,梅军民所在的普陀山港区警务室,也从客运码头上捡回了3名走失的孩子。“这三个男孩,最小的1岁多,最大的快成年了,都是出站的时候和家人走散的。”梅军民说,其中年纪最大的那个男孩,是因为坐船时和父母吵了一架,下船后便独自跑开了,找回来后,梅军民和同事又在警务室里劝解了好久,才帮这一家子找回了游玩的心情。

  在他看来,这些找人的故事,就跟他平日里寄出的身份证一样,都是微不足道但又必须全力以赴的小事。

  景区过的第6个春节

  挂念他的可不止亲人

  47岁的梅军民是河南人,父亲和哥哥都是军转民警。他也是在部队专业后,一度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来离家1000多公里的普陀山当辅警。今年春节也是他在普陀山上过的第6个春节。

  “不光是我,我们普陀山每个民辅警都一样,每逢节假日都是全员24小时在岗,大家都习惯了。”今年的年夜饭,梅军民是在普陀山码头食堂吃的,因为忙着执勤,他只是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便又回到港区上,也没留意过年的氛围足不足。唯一有印象的,是那天食堂的饭菜特别丰盛,有鱼有虾有肉,还有大螃蟹,也都是食堂大厨的“看家本领”。

受访者供图

  他的小家就安在与普陀山隔海相望的朱家尖,老婆是本地人,22岁的儿子在杭州念书,春节难得回一趟家,也没机会跟父亲见上一面。但母子俩都特别理解他,节假日一般不会去打扰他,让他安心工作。“最多年三十那天,给我打给电话,就是叮嘱我不要太过操劳。”每每想到老婆和孩子的记挂,梅军民也总是感到挺亏欠的。

  但他清楚,自己是一家人的骄傲。

  记挂他的不止是妻儿。今年大年三十,他依旧会收到很多祝福短信,其中有不少,是来自一些陌生网友的祝福,其中有些只有一面之缘,有些甚至未曾谋面——他们也都是梅军民曾经帮助过、找回过身份证的普通游客。不看聊天记录,梅军民时常想不起他们是谁。

普陀山公安供图

  今年年初一,有几位游客来普陀山祈福,下了船的第一站却直奔港区警务室。

  “梅警官,你不认识我了吗?”

  梅军民看了半天,愣是没想起来。

  “去年你帮我找回了身份证,我今天过来,特地给您拜年,新年快乐!”

  梅军民摆摆手:“这都是应该做的,你们能够平平安安地来普陀山,还把这份平安带回家,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