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余小中:风口浪尖上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24-01-05 10:35:21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文明仙居

  1982年,14岁,他第一次跳入韦羌溪救人,心中便播下见义勇为的种子。几十年来,他一次次纵身一跃,于惊涛骇浪中,救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当地人称为“平安守护神”。他叫余小中,是仙居县白塔镇感德村村民。奋不顾身、义务救援;撇小家、为大家;顶着病体,负重前行……是余小中的人生常态。

  自古英雄出少年

  韦羌溪水晶莹剔透,一路流经仙居县白塔镇圳口村,可看似温柔平静的韦羌溪,也有着危险的一面:它源自十三都坑,两边山势险峻,汛期常常会形成力量威猛的洪流,每年都有无辜的生命被吞噬。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奇介绍,圳口大桥建成前,村民来往两岸仅靠一条简易的水泥路。“路基筑得矮,尤其像现在是汛期,溪水涨得快,很容易漫过路面,”他说,“连人带车冲走都不稀奇。”

  余小中儿时就曾在这里溺水,体会过命悬一线的绝望,因此有了救危救困的意识。于是,他苦学游泳,练就了好水性。8岁时,就展现出过人之处,随长辈潜入溪里捞鱼,健硕的成年人一口气最多在水下憋2分钟,他却能坚持近4分钟。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救人,是在14岁那年。清明节前夕,农民们乘坐竹筏,带着刚挖的春笋,从相邻的淡竹乡到白塔镇赶集。遇上急流,筏被掀翻,渡客落水,一路被冲到下游。在家门口听到呼救声,余小中立马冲出去,只见溪里扑腾着十几个人。他顾不上多想,纵身跃入水中,一个接一个将他们拉上了岸。“太危险了,你怎么说也不说就跳进去了?”事后,面对母亲的担忧和指责,这个少年才感到紧张和后怕。但一想起那些被救者赞许的目光和感激的话语,荣誉感油然而生,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了。此后,余小中没有停止过救助落水者的行为。

  在余小中因屡次救人,而被水下乱石、树枝划伤的双手双脚上,右小腿上的这个疤痕,成了最深、最不可磨灭的一道——这是在他17岁时,因救人而留下的一块英雄的勋章。“当时听着好像有人在叫救命,等我看过去,就见到一个人头在水面起伏。”余小中回忆道:“我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向着对方游去。那人是骑着自行车被冲下水的,等我游过去,他还紧紧抓着自行车,我只能大叫让他放手。”抓紧身边的东西是落水者的本能,余小中的喊声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湍急的水流,无意识挣扎的落水者,他都不知道自己竟能爆发出这样大的力量,拖着一个成年人与一辆自行车游到了岸边,车上甚至还有半头猪!原来对方正去往邻村送彩礼的路上,而这份在当时农村颇贵重的彩礼,对方上岸后当即要转送给余小中。

  “我可不能拿。”尽管乏力,他还是一边推辞着,一边就往家里走,“走了几步才发现不太对劲。”余小中说,腿上被自行车的铁部件深深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在水里泡久了有些发白,却又因为过度用力而汩汩往外冒血,“看起来有些可怕,在水下时可完全没觉得痛。”

  40多年来,余小中救起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中,有同村失足落水的孩子,有去邻村送彩礼的老汉,有一时冲动寻短见的中年人,有被大雨困住的母女,有不慎从船上跌落的渔家女,也有来仙居旅游的外国人……

  不顾伤病专心救援

  记不清是从何时起,余小中几乎每天都会到韦羌溪边,仔细巡上几圈。2001年,圳口大桥落成通车,两岸村民往来更加便利,这片水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生态环境改善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也成了“天然浴场”,溺水事故时常发生。夏季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有上万人来游泳玩水。余小中放心不下,主动成了义务“劝导员”和“救生员”。

  这份义务工作占据了他太多时间,他因此时常忽略了家事。前两年,因为没有照看好杨梅,损失惨重。“每年就指着卖杨梅挣点钱,为了这事,老婆没少数落我。”余小中率性一笑,“但和他人的安危没法比,损失就损失点吧。”

  这个道理,妻子王宝琴怎么会不懂!她最在意的,恰恰是丈夫的安危。

  沈启茂老人已年过花甲,关于当年获救的细节,他记得并不清楚,但落水后那种无力感回想起来,至今仍是阵阵后怕。同样在夏季,还是韦羌溪上的那条通路。沈启茂与司机还有另外两名工人一起,坐大卡车载着一车废旧钢材向山里驶去。然而连日下雨,溪水暴涨,携带着上游的泥沙,已隐隐形成冲击力巨大的山洪。行至中途,汹涌的水流已使得卡车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倾覆在溪中。一名工人被钢材砸中不幸身亡,余下三人还在苦苦挣扎。

  岸边聚集了群众,但水势太猛,谁都没有胆量下水,谁都没有自信可以救人上岸。“小中不要去,你快回来!”他的母亲则在岸边大喊,担心着儿子的安危,

  余小中毅然跳入水中,“快,救人要快!”他的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拉着对方大腿,托着他的头颈,游到岸边交给其他人,余小中像接力似的一刻没有停歇。一个,两个,三个!终于将生还者全都救上岸。

  “特别累,救完人后躺在岸上,连动弹的力气都没有。”他回忆道。然而也是因为这次救人,余小中回家后腹痛不止,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吸入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对肝脏造成了损伤。肝硬化、脾肿大、血小板指标偏低……多年来,体检报告上不断增加的病症,使他药物不离身,每季度要去医院复检。医生叮嘱:少泡水,别劳累,别受伤。

  担心“时日无多”的余小中,想要延续这份救助事业。两年前,他在村里组建了一支义务巡逻救援队。2020年5月,他把一批有经验的退役军人、游泳健将都动员起来,成立了“仙居县海蓝忠诚救援队”。“本以为他能歇一歇了,没想到更忙。”王宝琴说,救援队成立时,全市防溺水工作刚刚启动,余小中要张罗的事很多,白天几乎不着家。为了队伍注册、培训、买救援物资和装备,他甚至把攒起来原本要给儿子结婚用的10万元都投进去了。虽然顶着巨大经济压力,但余小中觉得这钱花得值,他说,“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将救助进行到底

  随着队伍的成熟和壮大,余小中和他的救援队救援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仙居县,并且救援队不再局限于水上救援,小到交通劝导,森林防火宣传,大到山林火灾、上山寻人等这些紧急救援,他们都冲锋在前。2022年8月11日,刚刚在圳口韦羌溪完成水上救援的余小中,正想回到家休息一下,却听说横溪镇发生了山林火灾,于是他顾不上身体的疲惫,带着8名队员,于下午3时半准时赶到横溪镇山林火灾发生地。他们与当地政府、民兵、村民、其他救援队一起深入一线进行扑火救援,余小中克服高温山火加身体不适的双重考验,奋力扑救,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奋战,到第二天早晨七点钟,才将山火扑灭。

  一直身体不舒服的余小中凭借毅力在山上坚持到山火扑灭,下来后他便感觉双脚无力,全身酸痛。随即他和家人赶往台州医院检查,但是检查结果却不容乐观,他的肝脏、脾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病变。

  为了更好医治,余小中转院到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经过又一次仔细检查后,医生告知他需要动手术切除一部分肝脏和全部的脾脏。因病情严重,住院几天后,余小中立即进行了长达28个小时的手术,期间医生一度担忧他再也醒不过来,好在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最终挺了过来。

  经历这样一场大病,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妻子王宝琴劝他是时候休息,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再次参加强度极高的紧急救援,但是余小中却不这样认为:“老天爷为什么没有收走我的命?他就是想让我继续将援救行动进行下去,只要我还可以行动,我就不能放弃!”

  2023年1月,身体刚刚恢复没多久的余小中就带领着救援队队员再次奔赴皤滩乡参与救火;从4月起,余小中便坚持每天在韦羌溪旁巡逻劝导:“今年汛期比较早,为了防止出现溺水事故,我每天都要过来巡逻一下,只有预防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穿着救生服,提着大喇叭的余小中笑着说道。其事迹被中国青年网、《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曾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中国好人、台州市道德模范。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