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顾海林:越过天山诲人不倦,一份跨越五千公里的爱

发布时间:2024-01-03 15:54:05 来源: 南太湖号

  2011年9月,作为全国首届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之一,长兴职教中心迎来了首批79名新疆学生。学校面向新疆学生开设了两个专业一一电子专业和汽修专业,顾海林任电子班班主任。

  “9月份开学,我们8月初接到了任务。”顾海林回忆到。2011年9月29日,顾海林在长兴火车南站第一次见到那群天山脚下的孩子时,这位80后老师感受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

  面临的首个挑战就是班级学生普通话基础差,有70%的孩子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弱。面对这种情况,顾海林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内容,图文并茂,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另一方面,顾海林带领大家从拼音开始学唱红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孩子们进步飞快,不仅能唱,还能用手语进行《我和我的祖国》歌曲表演。

  为了让孩子们尽早熟悉环境,顾海林在上课过程中,分好互助学习小组,并把学习小组的名字定为新疆孩子们好理解的“雪莲花”“胡杨林”“石榴籽”等。

  刚刚来到长兴的孩子们对父母特别依赖,总是频繁地给家里打电话通视频。顾海林灵机一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当小老师,我上思政课”的做法,鼓励班级孩子们在视频中用普通话将思政课上的内容教给父母,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哪位“小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好。用普通话给父母上思政课也成为了新疆孩子们自觉延续下去的一项习惯。

  顾海林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班里每个孩子的名字都非常长,名字最多的达13个字。顾海林拿着一寸照跟身份证进行对照,然后死记硬背。五天之后,当点名的时候学生们听到老师能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流利地报出来时,既惊讶又佩服。幽默的顾海林还特意带点新疆调调,把孩子们逗的哈哈大笑。

  在学习上,顾海林非常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工作。通过讲述多个中职生成功成才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技能成就出彩人生的道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技能大赛,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

  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达9人次。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多家企业达成工学联盟,给学生提供了进企业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提升技能、了解企业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授学生技能,他带领团队的老师们刻苦专研技能,新疆部老师们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达15人次。

  除了学习方面,生活上的困难同样还有很多。比如说洗澡。这些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进过浴室,也没有勤洗澡的习惯,甚至有学生连淋浴蓬头都不会使用。针对这种情况,顾海林和其他老师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并时常督促他们洗澡,开始的时候,学生对于洗澡还有抵触情绪,但后来,慢慢地都爱上了洗澡。

  “最初几年真的很艰难,孩子生病、水土不服、24小时值守……面对诸多困难我们坚持下来了,也看到了成效,这是最让我欣慰的。”顾海林眼含热泪。

  2014年,长兴职教中心的“新疆班”送出了第一批毕业生。当首批的69位毕业生坐上大巴,准备去往火车站,就在汽车开动前,一位男生从车上冲了下来,一把抱住了顾海林哭着叫了声“顾爸爸!我舍不得你!”一时之间,“顾爸爸!顾爸爸!”现场的哭喊声此起彼伏。后来,顾海林“浙江爸爸”的称谓由此传开,称呼背后是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呵护。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顾海林已经先后去新疆29次,足迹遍布乌鲁木齐、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等12个地区。家访的情况在顾海林心里有本小账,回到学校之后,他会给不同学生提供各自需要的支持:这个孩子送张电话充值卡,那个孩子给套篮球服……他的丈母娘抱怨说:“一个礼拜见不了几回。自家房贷还没有还完,每回家访就给学生送这送那,有几回连羽绒服都送掉了。”

  阿卜杜热西提是顾海林所带的第一届学生。2016年底,阿卜杜热西提毕业后在顾海林的指导下,利用所学技能在家乡成功创办了一家小型的胶带厂。当时,感悟到教育重要性的阿卜杜热西提就立下承诺:每销售一卷胶带,就为教育捐赠0.03元。

  在顾海林的电脑里,至今珍藏着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那是2013年教师节前,几名新疆学生花了好几天制作的一张电子贺卡。收到这张贺卡,顾海林特别感动,因为他知道,学生已经完全信任他,并学会了感恩。

  现如今,顾海林在学校建立了石榴籽工作室,他希望通过这个载体能从学习、生活、文化多个维度对新疆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互相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这里更好地交流沟通、更好地学习生活,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氛围,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