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王金法:半个世纪风雨无阻广播情,五十余载扎根基层赤子心

发布时间:2024-01-03 15:52:41 来源: 南太湖号

  “我是土生土长的织里人,是农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为织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是我一生的追求。”21岁的王金法是原织里公社的一名机关干部,他看到农民因为缺乏科技知识,收成一直上不去,不由急在心上,主动申请担任业余广播宣讲员,传播农业知识。在宣讲之初,他便通过广播,向群众许下了这个庄重的诺言。

  54年,19400多天,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因王金法大半辈子的坚守,成为了王金法和织里人民之间牢牢的纽带。

  1969年,年仅21岁的王金法开始了他广播宣讲员的旅程。虽然经历了从一般干部到乡镇主要领导再到退休返聘的工作变化,但正是当初许下的诺言支撑着王金法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广播宣讲工作中去。五十年如一日,王金法始终利用覆盖全镇各自然村的广播,向农民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法律法规、农技知识,帮助周边邻里解疑释惑、多办实事。

  如今走在织里的大街小巷,只要提到“王金法广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50多年从未间断的广播,被亲切地称为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他看来,做好农村宣讲员,不仅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更要有两条不辞辛劳的‘蚂蚁腿’。扎根于田间地头的宣讲,使“王金法广播”极具大众吸引力。

  向农民群众开展宣讲,难在如何能够用群众语言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大政方针等理论性强的东西讲到群众心坎里去。王金法深有体会。除了每天坚持阅读报刊杂志、收看时事新闻之外,王金法从几十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中提炼出了一套做好宣讲工作的“四式”法。

  “走马观花漫游式”——每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情况,并围绕织里百姓的实际事例来讲政策、说道理、授技术,他甚至能在宣讲时列举出当天某村某户某一亩田的现状,使宣讲鲜活、群众听了亲切。

  “串门入户暗访式”——对听到的群众思想问题、矛盾纠纷等不和谐因素,不直接寻找局内人了解情况,而是到周边群众家中串门唠嗑、拉家常,旁敲侧击地明查暗访,客观了解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在宣讲评论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贴近实际又不失公正。

  “重点突破攻坚式”——不是孤立片面地通过广播宣讲理论化的政策,而是把来自一线的第一手信息结合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去,以宣讲为手段来重点突破一定时期群众思想之症结、重点攻克不同形势下群众工作之难关。

  “广播总结宣讲式”——善于总结、灵活归纳,把各种各样的问题、道理、知识编撰成方言俚语、顺口溜、乃至带有科学性的谚语来讲,通俗易懂,让老百姓容易掌握。

  在50多年的农村基层宣讲工作中,王金法注重总结自己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坚持在宣讲工作中做到“三心”,即在感情上付出真心、在工作上保持耐心、在宣讲上坚持细心。时代在变,“王金法广播”受欢迎程度不变。

  在织里镇示范村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中,涉及到46个行政村近2万只露天旱厕的整治,王金法主动请缨,利用广播进行宣讲动员,大力宣传讲解这项整治工程的益处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调动了一批原本不想参与的农户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中去,为顺利推进全镇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在织里镇城镇化与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近2万个坟墓的搬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王金法在宣讲中编了一些能打动群众心理的顺口溜,反复给广大农户讲解政策,设身处地的为群众解开心结;讲明推进城镇化、加快经济发展对造福百姓的重要意义,“搬发搬发,越搬越发,不搬不发”……带动了大批农户支持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在织里镇开展童装类企业“三合一”整治过程中,王金法通过广播向10000多家童装类企业、3255户农民安置户和659户在建户细致地讲解“三合一”整治的意义、方法、步骤等。针对部分业主存在的不理解情绪,他一方面耐心讲解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意图,一方面也细心地听取他们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并尽可能给予帮助,有力推进了织里镇童装类企业“三合一”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专家领导的肯定。

  一句承诺,一种责任,一份担当。54年弹指一挥间,王金法坚守在基层宣讲工作战线上,用心用情,书写了一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对诺言的执着与坚守!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