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经的孤儿成为福利院院长,她的心里只流淌着一个念头,把院里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把院里的孩子当成昨天的自己,把心掏给他们,用爱宠着他们。
她叫徐红霞,现任衢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12月28日,在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中,她被授予“孝老爱亲模范”。
35岁那年,徐红霞进入衢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她内心深处,福利院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这些年来,她“养育”过1000多个孩子,其中658人被爱心家庭领养,陪伴过1500余名老人。
在这个“家”里,爱是光阴流转间不变的情怀,是无关血缘的温情陪伴,是给淋着雨的孩子撑起一把伞,陪着他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懂撑伞人的意义。
徐红霞是一名孤儿。
徐红霞的老家在衢江区后溪镇,父亲在她出生20天的时候意外去世,襁褓中的她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关于母亲,徐红霞只能从村民的议论声中了解一些,至今未见过面。
在徐红霞的记忆里,她的童年充满了爷爷奶奶、姑姑的关爱与教育,她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得以正常发展。
爷爷是一名老先生,在私塾教人识字念书。在徐红霞没入学之前,爷爷教她识字、背《弟子规》;下雨天,爷爷会给她送雨伞,背着她走时常常下半身弄得满是泥巴;爷爷还教会她在生活中吃苦,13岁的徐红霞跟着家人参加农忙“双抢”(指抢收庄稼、抢种庄稼),拿锄头、扛镰刀、挑谷子,甚至帮着一起抬打稻机。
镜头前面穿黄色衣服的是徐红霞
“也许家里人觉得我是个苦孩子,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愿望,在晚辈里面也比较顾着我。”尽管如此,村里的一些闲言碎语也给日渐长大的徐红霞带去压力。
比如,村里的人经常会对着她说:“你没有爸爸妈妈真可怜”。“我不愿意听这样的话,不想他们怀着怜悯之心待我。”在徐红霞看来,自己并不可怜,相较于怜悯她更想要他人平常心待之——这成为她后来从事儿童福利院工作的初心。
用爱心融化一座座“孤岛”
1988年,徐红霞进入衢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从事打字员工作,聪慧伶俐的她不到一天时间就熟悉了相关业务。后来,徐红霞被特招至当时隶属于民政局的军用饮食供应站(现隶属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8年。
2007年,或许是过往经历的缘故,35岁的徐红霞有一份难得的勤劳和平和。时任衢州市民政局局长的方金土经过一番调研,发现徐红霞身上的特质非常适合在福利院工作,故提拔她任衢州市社会福利院、衢州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
刚入职福利院时,因为担心照顾不好老人和小孩,徐红霞经历过短暂的焦虑期。但是,徐红霞很容易与人拉近距离,她的随和是显而易见的。
福利院曾有位王爷爷,他是一名孤寡老人,在得知自己中风以后,一度拒绝治疗。在徐红霞的耐心开导和悉心照料下,他不仅配合治疗而且身体也恢复了不少,王爷爷逢人便说:“徐红霞是我最信任的人,是我的精神支柱。”
原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邵苏成是徐红霞的好老师,他帮助徐红霞快速进入福利院的工作状态。“在业务上,他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邵苏成有多年的福利院工作经验,在他的指导下,徐红霞学会了如何服务孤寡老人、照顾残障孩童,摸清了福利院的工作路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老院长给了我足够的空间放手干,所以我成长得特别快。”暌违多年,邵苏成留给徐红霞的印记依然深刻。
2019年,邵苏成退休,徐红霞负责两院工作。2020年,衢州市社会福利院、衢州市润苗幼儿园、衢州市光荣院整合组建为衢州市儿童福利院,徐红霞任党支部书记、院长。
在她的努力下,儿童福利院突破资金筹集难题,新建了休养楼,新增老年人床位295张,为衢州市创新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2022年,为了方便老人办理入院、离院手续,徐红霞科学规划,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同时提升院内多功能厅、改建户外活动空间,儿童福利院也因此被评为“园林式单位”。
为孤残孩童铺就未来之路
徐红霞保持着儿时务农的习惯,喜欢种菜。
她家里有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阳台,这里就是她的菜地。里面井然有序地种着小白菜、生菜、油麦菜、辣椒和菊花,每个盘里都有她自制的浇水工具——一个个矿泉水瓶改造的滴水装置。“因为在院里的时间比较多,人不在家的时候可以保证它们的水源。”徐红霞说。
12月16日,衢城冬天的第一个寒潮如期而至。在记者拜访的这天,徐红霞终于得闲把那一簇簇菊花摘了晾晒。
“其实两个星期前就应该摘了,一直没时间。”徐红霞给记者泡了一杯菊花茶,饱满的花朵在开水冲入的瞬间绽放开来,她聊起了她的孩子们。
福利院里的孩子大多有残疾,病形各异,轻重不同。在徐红霞的计划里,除了为孤残儿童提供亲情化抚育,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无限潜能,让他们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拥有一个健康人生和美好未来。
丁丁和当当(均为化名)是两名被遗弃的孤儿,襁褓的时候便来到徐红霞身边。往年春节,只要条件允许,徐红霞都会将他们从福利院接到自己家中欢度新年。为了让丁丁和当当拥有健全的人生,2016年,徐红霞帮助他们成功进入领养家庭。
“他们虽然智力有一点缺陷,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非常棒的孩子了,应该有更好的未来。”说着,徐红霞翻出手机相册,原来让她无法及时采摘菊花的原因是她在征得领养家庭的同意后,去看望了丁丁和当当。
让徐红霞万般牵挂的还有恬恬(化名)。恬恬于今年3月份从龙游县儿童福利院转到市院,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徐红霞像每位妈妈一样,和院里老师早早地准备好入学材料参与学校招生。9月份,恬恬被衢州风华学校摇号录取,得知这个消息的徐红霞高兴万分,但恬恬却担心自己严重的唇腭裂会遭到同学的笑话,想放弃入学。
此时,虽然和恬恬只有短短几个月的相处经历,但徐红霞身上特有的亲和力让恬恬愿意听她讲话,并最终答应入学。
恬恬的回馈让徐红霞意外且惊喜。“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我家孩子考了全年级第199名!”自豪感在徐红霞的脸上洋溢出来,她低哑的声音也在这瞬间洪亮了一些。“孩子说,期末考试的目标是年级第150名。”
目前,衢州市儿童福利院有21名孤儿分别进入柯城区润智学校、风华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市白云中学、新华第二小学等随班就读。徐红霞用大爱托起了特殊孩童的生命尊严,为他们铺就未来之路。
母亲节徐红霞收到孩子们的贺卡
采访过程中,徐红霞常说:“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让坐着的孩子站起来,让站着的孩子走起来是我的心愿。”
2016年,衢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始筹备“添翼计划”,该计划是浙江省民政厅推出的一项集中养育康复项目,为有需要的7岁至18岁贫困家庭重病或残疾儿童免费提供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
常山的周梦婷从2岁时出现脊髓性肌萎缩症症状,到12岁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2016年,徐红霞和评估团队首次与周梦婷接触,徐红霞被她坚定的求学信念触动了,几次三番地帮忙办理各项手续。通过评估后,周梦婷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免费康复训练。
2022年8月份,周梦婷考上了温州医科大学,她说:“我想当一名心理医生或者特殊教师,激励像我一样的孩子‘站’起来,帮助更多的人。”
徐红霞把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福利院的孩子,也就难免缺席了自己女儿的成长和团聚。她的女儿曾经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妈妈不止属于我。妈妈总是说,失去母爱的孩子就等于失去世界。所以我愿意分享妈妈的爱,帮助那些孩子重新找回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