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丁列明: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放心好药

发布时间:2024-01-03 14:53:26 来源: 绍兴日报 记者 林佳萍

丁列明近照。

  丁列明,无论是在医药界还是企业界,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他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他响应国家号召降低药品价格,推动我国肺癌靶向治疗费用大幅降低;新冠疫情期间,他向3家医院捐款300万元支持抗疫……

  这个从绍兴嵊州小山村走出的“读书娃”头上光环无数,却始终初心未改。从大洋彼岸回到浙江老家,所有的家国情怀都是因为不甘人后、产业报国,他誓言在市场上要有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领先国际的新药,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放心好药。

  日前,丁列明获评第八届浙江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成功研发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贝达创办至今,已经20年。很多人认识贝达、了解贝达,是从凯美纳开始的。这是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由贝达药业自主研发,2011年6月正式获批上市,打破了癌症靶向治疗药长期被进口药垄断的局面。

  如今,回看贝达药业的发展之路,凯美纳的上市,可以说是为多年在创新之路上摸索前进的贝达药业打开了一扇敞亮的大门。

  不过,大门外的那道光,其实早在2002年就照了进来。当时,远渡重洋赴美国深造,并一路成为医学博士、病理科执业医师的丁列明放弃10年打拼实现的“美国梦”,带着靶向抗癌药的先导化合物,回国创业。2002年8月,丁列明踏上了回国的班机,开启肺癌靶向新药攻坚克难的征程。5个月后,贝达药业在杭州成立。

  医药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一款新药的研发通常需要投入约10亿美元,花费约10年时间。凯美纳的研发也耗时近10年。

  初创阶段,贝达药业的员工加起来不足10人,不少仪器设备是丁列明和创业伙伴从国外背回来的。2005年,贝达药业完成了凯美纳的临床前研究,但听说临床试验申请审批时间要10个月到14个月之久,丁列明和团队心急如焚:没有批文,临床试验就无法推进。“新药研发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年多的等待审批时间将会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影响。”他回忆道。

  于是,在焦虑纠结了多个夜晚之后,2005年11月17日,他决定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一封信。

  这封信几乎承载了他和团队最后的希望。出乎意料的是,仅过了5天,习近平同志就在这封信上作出批示。随后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要求,相关部门迅速来到贝达药业,了解新药研发进展和企业需求;同时立即与国家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审批加速。7个月后,凯美纳顺利进入临床试验,比原本需要的时间起码提早了半年。

  做更多国人用得起的好药

  做创新药,必须坚持。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在成功的时候更要坚持。“做中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这是丁列明与合作伙伴的初衷。

  为了让更多患者用得起自己国家的创新成果,丁列明坚持凯美纳的定价比进口药低30%~40%。为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贝达药业又开展了“免费用药项目”,只要患者连续使用凯美纳并在约定时间仍有效,便可终生免费使用。

  凭借巨大的创新突破和社会价值,“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制药行业和浙江省企业界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丁列明和其他获奖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习近平总书记鼓励的目光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我很高兴能为中国的新药研发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我更欣慰能让千千万万国内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我们自己的创新成果。”丁列明说。

  2017年,凯美纳顺利成为第一个进入医保目录的国产抗癌新药。眼下,已有60多万名肺癌病人受益,累计赠药价值超130亿元。他还推动研发的新药纳入医保,让适用的肺癌患者基本都能用上靶向药。

  此外,在凯美纳的激励下,贝达药业相继研发首个针对肺癌ALK靶点的新药贝美纳,浙江省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安汀,第三代EGFR-TKI赛美纳,首个治疗肾细胞癌的新药伏美纳……一次次打破进口药垄断,数度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持续回馈社会为民解忧

  在自身有了一定基础后,丁列明开始思考,贝达药业能给浙江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什么?

  在他的家乡嵊州,正迎来项目投资的春天,而主力军正是像丁列明这样的乡贤。2021年4月16日上午,总投资20亿元的贝达药业(嵊州)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嵊州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有力推动嵊州市创新原料药的发展,为加快推进嵊州市百亿“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作出新贡献。

  丁列明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每年全国两会他都会带着建议和提案,就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包括医保准入相关政策等提出建议。

  “今年,我们将继续瞄准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将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推进产品国外上市及临床申报工作,让更多自主研发产品走向海外,在满足国内患者需求的同时,也让全球患者受益。”丁列明说,将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成果分享机制,加大力度吸引和集聚更多科技人才到贝达来从事科学研究。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