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儿子的壮举激励我奋勇前行——记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骆光丰

发布时间:2024-01-03 14:53:26 来源: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骆光丰档案:196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义乌市福田街道新塘下村村民。这些年来,他舍己救人的壮举和竭尽全力帮助他人的善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先后被评为“浙江好人”“中国好人”,获金华市优秀共产党员、金华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他的见义勇为事迹被浙江省政府记一等功。近日,他入选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名单。

  他的眼神坚毅而深邃,眼里却常含着泪水。儿子因救他人牺牲虽已过去了十多年,但每当翻看着儿子生前的照片,就会泪流满面。“冬至到了,我要到烈士陵园看看儿子去。”抬起头,两眼望向窗外,他似乎在喃喃自语。

  作为烈士的家属,他一直以儿子为荣。自从儿子牺牲后,他接过救人接力棒,十年间3次勇救群众,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舍己救人的“大爱”;身为共产党员,为了减少溺水悲剧的重演,他主动挑起宣传防溺水知识的担子,成了离村民最近的平安守护者。

  他的名字叫骆光丰,福田街道新塘下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当记者将他入选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名单的消息告诉他时,他轻轻地拭去了眼角的泪水说:“这荣誉是党对我们的关怀和肯定,也是儿子的精神在激励着我前行,遇到群众有危难,我理应站出来。能够换来群众的平安,这也是儿子生命的一种延续。”

骆光丰在新塘下村的池塘边清扫垃圾

  纵身一跃,英雄壮举源自家庭熏陶

  其实,儿子的身影从未离骆光丰远去。“在儿子小时候,我就引导他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谈起儿子生前的事,骆光丰总有说不尽的话。2009年,儿子骆超强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应征入伍,成了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服役的边防战士。“听到要入伍的消息,那时的他是多么的高兴!”时隔多年,骆光丰仍然记得儿子参军入伍时的欣喜和期待。

  “在部队服役期间,我也时常给他寄信,鼓励他要把部队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勇于展示新时代军人的本色。”谈起这一切,骆光丰都记忆犹新,并寄语儿子说,“义乌是一座双拥模范城,家乡父老期待能早日收到你立功受奖的喜报!”

  骆超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入伍3个月,骆光丰就收到了儿子的快件,里面是一本“优秀新兵”的红色证书。因在部队表现突出,各项军事训练成绩都名列前茅,骆超强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某边防团学雷锋先进个人等。

  2011年6月23日,骆超强在执行任务途中,在经过内蒙古达兰鄂洛木河畔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呼救,原来是牧民佟春山不慎滑入了河中。骆超强骑着快马,立即赶往事发地域,在接近河边时看见有人在水中拼命挣扎。他迅速跳下马,甩掉防蚊帽和马靴,果断跳入河中救人。

  因为沿岸斜滑,加上河底水冷,在经过了多次尝试托举后,才将牧民推到了岸边,让他顺利爬上了岸。牧民获救了,骆超强却因体力透支沉入了水中,献出了年仅20岁的生命。当众人找到骆超强的遗体时,但见他双腿微屈,双臂张开向上,依然保持着救人时的托举动作。

  为抢救他人而英勇牺牲后,内蒙古军区批准骆超强为革命烈士,追记个人一等功,被原北京军区评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骆超强在牺牲前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牺牲后被内蒙古军区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烈士的纵身一跃,虽然只是一瞬,却源于多年如一日的家庭熏陶和个人养成。在送别儿子的追悼会上,骆光丰将儿子生前攒下的3207元津贴交给了部队党组织。

  “我儿子是部队的人,是党的人,他用生命救起了牧民同胞,我要替儿子交上第一笔党费。”骆光丰向部队首长行了一个军礼,并满含泪水说,“我也要像儿子一样,此生誓做党的人,帮他实现生前最大的心愿!”

  父承子业,接过儿子“接力棒”

  骆超强走了。自从儿子牺牲后,骆光丰就像换了一个人,老年丧子的悲痛,也让他原本健康的身体出现了病变。

  “我理解儿子,他走得值,走得光荣,我为他骄傲!”骆光丰说,“以前,是我在教育儿子要做一名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铮铮铁汉。如今儿子走了,我更要像儿子那样做人,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201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骆光丰吃过午饭后出门散步,走在村老年协会附近时,听到有个小伙在喊:“有人快不行啦!”骆光丰循声望去,在村老年协会门口,发现同村89岁的骆某头部着地,臀部还靠在板凳上,正处于昏迷状态,情况十分危险。

  骆光丰见状,便一边跪地抱住老人的腰,轻轻拍打着老人的背部,一边让旁人拨打120电话,并告知老人家属,但老人的家人都不在家。后经大家的齐心协力,最终使老人转危为安。

  距骆光丰家门口不远处有口池塘。2018年12月的一个傍晚,骆光丰在池塘附近散步,突然听到塘边有人呼救,他赶紧循声跑去,发现一名儿童正在水中挣扎。他顾不上脱去身上的外套,立即纵身跳进了池塘。冬天水温低,但他咬紧牙关,迅速游向了池塘中间,最终将这名5岁的小女孩救上了岸。

  2020年8月8日晚上7点许,因痛风躺在家门口藤椅上休息的骆光丰,听到租住在隔壁的一对年轻夫妇在急切地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这顿时引起了骆光丰的警觉,他的老伴则在旁边提醒说:“看看孩子经常玩的水枪还在不在家?”

  “小孩可能出事了!”骆光丰顾不上腿痛,立即奔向村里的池塘边。在离岸边不远的水面上,果真漂浮着一把玩具水枪,还有鞋子。骆光丰立即潜入水中搜寻着孩子的身体,最终将溺水的小男孩救上了岸。

  事后,小男孩的父母给他送来了苹果、面条、鸡蛋等表示感谢,骆光丰只是回敬了一句:“身为父亲,我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你们的孩子如遇不测,这辈子怎会好过?”

  “一对父子,两代英雄。”近10年来,骆光丰先后3次勇救群众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大爷”。而他却说,是儿子的榜样力量在引领着他前行,他把对儿子的思念化作一次次善行义举的力量。

  巡逻宣讲,守护村民平安

  骆光丰永生难忘部队为儿子举办追悼会时的情景:骆超强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部队首长把一枚党徽戴在了骆光丰的胸前。

  党徽在胸前闪耀,使命在心中牢记。骆光丰从此下定决心:要像儿子那样,做一名真正的党员。当地方组织部门领导问骆光丰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这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挺起胸膛说:“我要入党!跟党走。”

  骆光丰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儿子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也想申请入党;儿子没有完成的事业,我来完成!”2013年,骆光丰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进了党的门,一生要做党的人……”儿子救人牺牲以及自己多次救人的经历,让骆光丰意识到普及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自2011年开始,特别是在每年的儿童溺水高发季节,骆光丰即坚持在村里的池塘周边巡查。

  “每次在河边巡查时,我就特别警觉,怕有人出现意外;每次看到有人溺水,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骆光丰说,“我不希望别人和我一样,承受痛失孩子的痛苦。”

  在2019年,骆光丰主动向村两委申请,成了村文化礼堂的一名管理员。为此,他以此为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了防溺水知识,并通过自编教案,以视频、图片、模拟溺水场景等形式,在文化礼堂开展安全教育,普及防溺水知识。

  薪尽火传,不知其尽。骆光丰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村民学习掌握好溺水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急救相关常识;他想尽办法举办丰富的文化礼堂活动,让青少年都能参与进来,以减少他们到池塘边玩耍的时间;他还积极投身其他各类公益行动,洁化美化村庄环境,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我是烈属,是党员,也是一位痛失爱儿的父亲,为了减轻更多人因痛失儿女所要承受的痛苦,我有责任把对儿子的这份特殊的爱传递下去。”骆光丰说。接过儿子舍己救人的“接力棒”,他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舍己救人的“大爱”。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