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承父业绘就“漆”彩世界

发布时间:2023-12-26 10:50:20 来源: 读嘉新闻客户 记者 王 蓉 万里鹏

  “大漆是一种最具东方特色的自然材料,大漆工艺传承至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漆器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虽然离我们现代生活很遥远,但大漆工艺与嘉兴渊源颇深。”

  嘉善县大云镇的“90后”丁慧煜,是嘉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脱胎大漆技艺的嘉善代表性传承人,说起漆器的前世今生,她娓娓道来。

丁慧煜坐在自己最新的漆画作品《向日葵》前。

  “靖康以后,群工南渡,工商聚集于嘉善,江南小镇气候湿润适宜漆器制作,使得嘉善从宋元时期开始成为全国闻名的漆器产地。元初设立嘉兴漆作局,负责漆器的生产制作,两位闻名于世的漆艺大家‘堆朱杨成’——张成和杨茂就诞生于这个时期,他们是我们嘉善人,也是漆艺发展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两座髹漆工艺的高峰。”

  丁慧煜新近制作了两个漆艺宝瓶。

丁慧煜为小盏上大漆,每一遍需要十分均匀仔细。

  丁慧煜的创作场所位于大云镇缪家村一片稻田边,这里春天能望见油菜花田,秋天能闻到稻香。青瓦白墙的云漆工坊、大漆非遗传承馆和嘉善泥塑非遗展示馆,丁慧煜在这里创作了众多传统的脱胎大漆技艺作品,参观或体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丁丁”。

丁慧煜检查荫房中的半成品,漆器在制作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

丁慧煜把新作品上传到社交平台进行分享。

  丁丁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泥塑家,受家庭环境影响,她从小就对艺术耳濡目染,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艺术的求学之路。大学毕业后,丁丁在杭州从事设计工作,空闲时间时才会回老家辅助父亲做一些泥塑工作。2017年,丁丁了解到嘉善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机缘巧合下,她离开杭州回到家乡,在大云镇政府的扶持下,和父亲一起创建了乡村文化艺术中心,将嘉善泥塑、脱胎漆器和箍桶这三项非遗融入缪家村,宣传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搭建手艺人与社会组织间的桥梁纽带,用自己的热爱回报家乡。

丁慧煜结合日常生活衍生出漂漆包课程,并面向大众开设。

丁慧煜把制作好的漂漆包挂在荫房里晾干。

  回顾自己的经历,丁丁说:“一开始只是辅助爸爸的工作,但接触多了之后发现不少人对漆艺有很多错误理解,泥塑和漆艺其实是不分家的,在工艺上是相辅相成的。”慢慢地,丁丁对漆艺升腾出一种责任感,她要掌握这项技艺,尊重传统、忠于技艺本身。

丁慧煜和父亲丁海龙讨论着新产品的器形结构。

  脱胎大漆技艺工艺繁复,需要经历几十道纯手工工序,大致可以分为素胎制作、刻画图案、脱胎上色三个部分。每一道工序,如裱布、反复上漆打磨等,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恒久的耐心,是时间与手工相融合的“奢侈品”,也正是如此,脱胎漆器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誉为“中华三宝”。

作品墙上展示着丁慧煜的作品。

  当记者问到丁丁目前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开朗健谈的她却沮丧起来:“我的经验和水平还远远不够,漆艺是一门大类,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果我有什么娱乐活动,那肯定是参观各类工艺美术展、画展、博物馆主题展……”谈到漆器的发展,丁丁的眼中又闪着光,“我觉得传承的必要条件是实用,万物皆可漆,所以我一直在进行大漆和不同材质碰撞的尝试,比如纸张、布料、皮料等天然材料。”

漂漆扇体验课上,丁慧煜向孩子们示范制作方法。

  丁丁的云漆工坊有漂漆扇、漂漆包、漂漆书签等体验课程,这些都是结合日常生活衍生出的创意产品。“这类课程面向大众,操作简单、成品惊艳,可以起到宣传大漆工艺的作用。”丁慧煜还借助自媒体平台,在网络上展示漆器作品,普及大漆工艺知识,让传统非遗技艺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每堂体验课都爆满,丁慧煜拍照记录下课堂瞬间。

闲暇时,丁慧煜会和父亲丁海龙在工作室附近漫步,畅聊“漆”彩世界。

  大漆之美,坚牢于质,光彩于文,最美之处在于它以七千年之躯,承载了华夏大地五千年文化之魂。丁丁用智慧和双手,在美丽乡村描绘着“漆”彩世界。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