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海陆双模式海上讲堂

发布时间:2023-12-11 16:34:23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为一个海域面积占比90%以上,群众多数从事海洋捕捞作业,嵊泗一直是浙江海上讲堂的前沿窗口。多年来致力在新形势下解决渔村渔区宣讲“深入难”“讲不好”“难出效”等问题,建立“线上+线下”“海上+海岸”“有礼大家讲”的立体式联动课堂,通过讲“小故事”说明“大道理”,从“小切口”剖析“大问题”,将党的理论和政策延伸到海岛、船头,惠及每一位干部群众。

  一是优化陆上模式。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渔农村文化礼堂,渔家码头、道地会等阵地,组建“有礼”讲师团,开展各类“有礼”宣讲。针对渔民开设“伏休课堂”集中培训,利用渔船拢洋和伏休时机,集中组织渔民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渔业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知识,持续强化“岸上补课”针对性。针对普通群众,以集中或流动宣讲的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浙风十礼”等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进一步“聚心”“稳心”。将学习教育由“定时定点”拓展为“随时随地”,有效消除渔村群众学习教育的“真空”和“盲区”。

  二是固化海上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渔船设立海上“红帆远教播放点”,由党员船老大担任“海上政治指导员”,利用单边带、对讲机、手机等方式开展海上党课和云端党课,同时利用嵊泗“透骨新鲜宣讲团”开展线上专题宣讲,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到85.6%以上。通过北斗星通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及时发送有关重要会议、安全生产的相关学习信息,使渔民在海上生产时利用作业间隙开展学习,实现海陆教育无缝对接。

  三是创新特色模式。各乡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如五龙乡以研学为产业,充分利用核心区内1921党建矩阵、边礁党建示范街区、红帆议事厅、“特别红”渔民画体验馆等文化阵地,将百年党史、嵊泗非遗文化、五龙乡发展沿革等元素串联起来,打造“有礼研学研在五龙”研学品牌实现文化共融、带动产业集聚、实现“有礼”共富。黄龙乡积极打造“大渔海堂”,依托“逢四入格”“习风海课”等更多有味道、有温度、有深度宣讲载体,让新乡贤、少数民族群体带头宣讲,用本土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新鲜营养”持续不断注入到渔农村群众中。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