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农村奶奶的手艺绝了!会这个的人很少!

发布时间:2023-12-06 11:01:08 来源: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佳 王祥鸿

  对老底子的嘉兴人来说,一双布鞋是曾经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或白底黑帮,或蓝印花布……软软的千层底,一针一线,凝聚了家人的温暖和期待。

  秀洲北郊河以北有个方言谐音作“狗头颈”的古村落,它的大名叫古窦泾。老古窦泾人布衣纳鞋算是一件很常见的手工艺。在女儿朱春英的印象里,母亲陆明宝经常戴着顶针,手里拿着锥子和针线,在纳鞋底子。

  陆明宝今年76岁,是嘉兴市秀洲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窦泾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的这手做鞋的本事,源自她的上辈:母亲和奶奶。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会给别人家做鞋子,我看着好奇。妈妈先教我做做看,哪里做得不好就和我说。”在手把手教学下,陆明宝从长辈那里学到了这门手艺。

  不久,女儿、儿子相继出生。到了年关,彼时穷苦的陆明宝一家买不起鞋子,实现不了孩子新年穿新鞋的愿望,陆明宝就拾起了做鞋的想法。久而久之,手艺越发精良。

  从寒冷冬季的厚实棉鞋,到春夏的舒适单鞋,从小到大,女儿朱春英不知穿过多少布鞋,旁人见了总会夸一句“真漂亮的鞋!”这些鞋由母亲一层层布糊起来,一针一线缝出来,她心里是满满的温暖:“每当我穿着妈妈给我做的鞋,就会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像诗里做衣服一样,布鞋里细密的针脚,也饱含着爱意。”

  量尺寸,打袼褙,纳鞋底,做鞋面,绣绸花……一双布鞋,每一道工序,都费心耗神。

  在陆明宝看来,手工制鞋步骤里最复杂的就是做鞋底。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鞋底,需要针线密密麻麻地缝上上千针,惟有这样,柔软的布才能成为厚实坚固的鞋底。

  几层布借助面糊粘在一起,厚厚摞起来,鞋底的下针往往需要用上十足的力气。也并没有什么“高级”的工具,就是针线、锥子、剪刀,这门手艺,就靠一双手。

  “缝纫机缝的是不行的,针线不牢固,只要一处线断了就能把线全部扯掉。”坚持了几十年手工制鞋的陆明宝,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她十分朴实却自信地表示,“我们纯手工制作肯定很牢固,质量过关!”

  陆明宝是做童鞋的一把好手。大红、玫红、紫红……她手中的鞋大多是红红紫紫的,还绣有象征平安吉祥的漂亮花纹,喜庆的颜色和纹路也折射出她对生活红火的向往。

  “鞋面上绣的花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花花绿绿的看着很传统,也很喜气。”出门时,陆明宝经常会细心观察别人脚上鞋的花纹,回家后再耐心回想,临摹纹路,因此绣出的花样经常能得到别人的惊叹,直夸“漂亮”。

  到现在,秀洲会做手工布鞋的人屈指可数。“去展览的时候,大家都对纯手工制作的布鞋感到很稀奇,这布鞋就像古董一样的了,还有外国人过来了解。”做一双童鞋就要花费一周时间的陆明宝,是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少数坚持者和传承人。

  她得意道:“我76岁了眼睛还很好使,针线都靠自己穿,体检的时候大家都夸我眼睛好!”陆明宝表示,只要有人喜欢手工布鞋,相信纯手工的手艺,她就会一直做下去。要“守艺”,更想“传艺”,陆明宝一直期待着下一个传承人。

  穿针引线、捶打鞋面或许外人不知,一针一线里,蕴藏着陆明宝田园般的本真,这是对生活质朴的祝福与延续。

  嘉兴老手艺,简单舒适更好穿,为老底子非遗技艺点个赞吧!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