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丽生活

发布时间:2023-10-13 10:14:41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马晓芬 彭丽莎 陆欣

  20年能带来什么?

  20年,让一粒种子,从弱不禁风的小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20年,让一位翩翩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20年,让一个地方从百废待兴到魅力无限: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婺城的乡村充满活力。“人与青山两不负”,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婺江之畔徐徐展开。

  生态为笔点亮文化之光

  占地1200亩,总投资超15亿元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一经开园,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杨梅清摄

  “看熊猫去成都,看熊猫猪猪来婺城。”自2021年8月1日开园以来,牧场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亿元。

  20年前,“千万工程”开启了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逐渐改变了无数村庄的命运。

  离牧场车程仅七八分钟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通过“国资+村集体+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文旅经济运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到访游客近10万人次,促进村民增收360余万元。

  美丽的新昌桥村,因水而生,因水而灵。白沙溪水蜿蜒于群山之间,串起了周边千年历史。作为婺州窑系代表性窑址之一,铁店窑遗址位于琅琊镇泉口村,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千年窑韵”的唤醒下,“铁店窑村”以古韵新貌亮相世间,在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密码”。

  初秋,阳光透过玻璃,倾泻在村口一幢黄色的建筑上。这是泉口村的电商中心,通透的格局、丰富的功能、别致的外观,为这个美丽村子增添了时尚之韵。青年创业者龙威,正与同事商量直播推广方案。

  2022年,龙威大学毕业后四处寻找乡村运营项目,机缘巧合下了解到泉口村的历史底蕴和发展特色。“没想到家乡有这样让人神往的乡村。”龙威说,自己从小在金华城里长大,第一次来到泉口村,就为之心动。

  为此,他组织了3人运营团队,自己负责策划,2位同事分别负责文案和拍摄。“泉口村铁店自然村至今保留有龙窑。村里有一支制陶瓷队伍,其中不乏技术精湛的传承人。再加上如诗如画的江南乡村之韵,这一切都为乡村运营提供了沃土。”龙威信心满满,一定能把泉口村打造成新IP,为共同富裕助力。

  与电商中心遥相呼应的,是村文创基地,占地500多平方米。一楼建设文化礼堂、文明实践站、铁店窑展陈馆,二楼用于开展研学。展陈馆陈列了上千件陶瓷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村民的作品,如今,这里已成为研学游的热门路线。

  “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文化建设也是题中之义。近年来,婺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以盘活、赋能、融合为手段,以三农闲置资产和沉睡资源为载体,立足地域文化基础,拓展乡村文化空间。用文化方式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促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婺城特色的“文化乡创”路径,助力全区“一带七心”战略。

  产业兴村打造美丽经济

  走进蒋堂镇沙畈村,一排排整齐高大的楼房,一处处精致的美丽庭院,一幅幅生动应景的墙绘,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我的小洋房,城里人都羡慕!”坐在自家大厅,村民郑文朝回忆起移民前后的生活,感慨颇多。

  沙畈村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沙畈水库时的下山移民村。刚“下山”时,村民平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再加上移民后建房负债居多,村民生活条件普遍困难。

  为了谋求发展,该村将目光锁定在技术含量不高、入行门槛低的木材加工业。果不其然,几年后加工业成了村上的支柱产业。可随后引发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锯板机粉尘和噪声污染大,村里到处是木屑,到处堆着木板,脏、乱、差的环境一度让村民“喘不过气”。

  一边是村庄环境,一边是经济发展,如何取舍?正在村“两委”为难之际,“千万工程”走进了乡村大地。

  在“千万工程”推进中,沙畈村下决心关停木材加工厂,此后摸索着找到一条条新出路——来料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四村联建综合服务中心等产业项目,让村民过上干净和乐的美好生活。

  过去的婺城,“城是城,乡是乡”,城与乡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今的婺城,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城乡融合、同奔共富,美丽乡村的内涵也被重新定义。

  连日来,位于蒋堂镇开化村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的金华帕威尔车圈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加紧赶制欧美、东南亚地区的真空轮胎车圈、铝合金泥板等系列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订单。

  这片现代化产业园的前身是一座传统砖瓦厂。上世纪80年代,砖瓦厂一度是开化村主要的村集体经济来源。随着“千万工程”不断推进,传统砖瓦厂陆续关停并转型。

  2020年底,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作为婺城区首个村级亿元项目正式开工。2022年4月,一期8栋厂房正式投入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开化村集体经济在每年330万元的基础上翻一番,村民的幸福指数再提升,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26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为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提出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在城乡融合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在此引领下,婺城区多路径实施富民行动,多元化探索惠民路径,城乡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

  目前,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已达38.3亿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实现全区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完成村占比由0.78%提升至51.64%,高于全省占比。同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07元提升到30054元,达到631.8%增长速度。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03缩小至2.16,连续十年呈缩小态势。

  如今的婺城乡村,村庄活、产业兴、农民乐。这样的乡村,越来越让城市向往和憧憬。

  数字赋能描绘美好生活

  绿植林立的花圃,精致素雅的街道,一幢幢花园洋房鳞次栉比,一处处村角街景恬静美好。花季时分,门前屋后目之所及皆是茶花,风姿绰约,美得不可方物。

  竹马乡下张家村曾经是个贫困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没有集体经营的优势项目,甚至没有一条平坦通畅的马路,村民以种粮为生,村集体还欠着外债。

  一穷二白,如何改变?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把握时机,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上了产业兴村、特色强村、富民兴乡之路。20多年的耕耘,下张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2021年起,借着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的契机,下张家村更是开启了幸福生活一屏掌控、全村治理一键智达、村民健康一图感知的未来图景。

  在此过程中,该区坚持把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与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全区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化。

  依托全省首个全区域覆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平台”,婺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100%,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3%。建成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省级示范乡镇7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

  生活环境好了,文体生活也日益丰富。7月22日,“迎亚运”2023年全国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在竹马乡方下店村体育公园启幕;婺城区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村BA篮球赛在罗店镇鹿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莘畈乡万人毅行大赛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参加……婺城的乡村,被一场场热闹的体育赛事渲染得激情四溢、活力十足。“村”字号体育赛事勃兴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注脚。

  20年里,一个个村庄被唤醒、重塑、更新,“千万工程”所到之处,婺城乡村大地犹如开启了“美颜”模式,尽显乡村魅力。满眼的山光水色、路景田园,说不尽的村美人和、产业兴旺,一幅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已然铺陈开来。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