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台州 >

把爱定格在公益路上,他43年来为近万人留下“最美瞬间”

发布时间:2023-10-13 09:55:06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江文辉

  “谢谢你啊!这张照片拍的太漂亮了。多少钱呐?”“不用钱,不用钱,你满意就好!”金秋时节,不少农村老年夫妇想借着中秋、重阳佳节拍一组纪念照,为此,温岭市箬横镇特丽照相馆负责人莫达利连日来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仍旧践行着“老规矩”——但凡遇到低保、低边或残疾人等群体的,一律免费。

  而这,也是莫达利坚守43年来的又一次见证。他说,他爱摄影,愿意把爱定格在公益路上,为身边人拍好每一张照片,“从1980年10月份算起,我就没有停下来过,就想着用微不足道的行动圆了他人的‘微心愿’,感觉这样做,挺舒心的。”

  “命途多舛,并不注定命运如此”

  莫达利,1962年8月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的前半生略显坎坷,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命运多舛。“我生下来的时候,家里条件还算殷富的。”他告诉,随后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先是2岁因发烧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足残疾,再是母亲患上肺结核,自己被寄养在姑母家;5岁那年,母亲去世;尔后家里环境就跟滑铁卢一样,连番找寻工作均被拒绝……

  尽管如此,莫达利并没有向命运低头。“那时候他刚到我家,那股坚韧劲感动了我。”莫达利的妻子钟锦菊回忆道,当初丈夫的表姊丈在她家租赁门面办了个洗照店,18岁的丈夫就在洗照店里当学徒,“每每我问到他的梦想时,他总是说‘虽然命途多舛,但这并不注定命运如此’”。

  结果,仅1年,莫达利青出于蓝,出师回到箬横老家创办起来照相馆。而钟锦菊也在那时嫁于他,夫妻俩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路。

  “那时候是1980年,很多人说我傻,嫁谁不好嫁给他。”钟锦菊笑着说,别人怎么说她不管,她就冲着他那份心去的,“当时照相馆行业可谓是新业态产业,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一张照片可以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因此,赚钱太快极易带坏人,但他却把认为多赚的钱都拿出来做公益,就这点,慢慢让所有熟知他的人,为他竖起大拇指。”

  谈及为何这么做,莫达利至今记忆犹新。原来,当时照相馆刚开业没多久,他就遇到一户人家,户主因意外去世,走的时候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我当时就是面对死者拍遗像,而这样的一张照片处理起来,起码也要五六天的工夫。我看到死者膝下两个娃娃,就想到自己的过去。”他说,当时他也没多想,便免去了照片所有的费用,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一份行动告诉孩子们命运要靠自己去改变。

  “公益路上,有爱的照片才是人生‘最美的瞬间’”

  有这一层经历,莫达利开始边创业边奔跑在公益事业上,并带着妻子书写下一个个人生“高光时刻”。而第一个,当属制定“老规矩”。

  此后,为了把事业弄好,莫达利每有一笔积蓄就赶摄影潮流:最新款的相机——买;不会的技术——学……哪怕是走上十里二十里为群众上门开展拍照志愿服务,他也风雨无阻。

  谈及这份“疯狂”,莫达利认为,除了兴趣,那就是公益背后的爱所驱使的。1999年特丽照相馆迁址到箬横镇老街区生产街上,一开业就迎来了许多群众匿名送来的贺信、花篮。“看到这份情景,当时我感到很激动,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公益的心。只要谁需要,招呼一声就可以了。”莫达利说。

  新千年伊始,数码相机兴起。面对新生事物,莫达利带着妻子又从零开始。由于行动不便,大规模的群体性公益活动都是妻子参与的,而他只能把精力放到摄影公益上。“她在做志愿者时,了解到谁家有拍照需求的,我就跑过去了。除外,我基本上都在店里候着。”莫达利说,尽管如此,他店里平均每月也能接到15人以上的拍照志愿任务,加上下到村里的每年都达到200多人。

  面对这一情况,箬横镇残联专职委员江慧萍感慨万千,虽然每年开展志愿服务对象并不是很多,但对于莫达利的身体状况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关键他还能坚持着,从未间断。“后来,随着摄影艺术的普及,照相馆的生意不如以前,但农村老人对拍照的需求仍是存在的。为此,他从2013年开始就承接了农村金婚夫妻的拍照任务,随后又承接了残疾人证件拍照任务,但凡遇到低保、低边或残疾人等对象的,他都不收任何费用。”江慧萍告诉说。

  据了解,自1980年10月开办照相馆以来,莫达利先后为近万名低保、低边或残疾人等困难或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拍照服务,留下“最美瞬间”证件免冠照、遗像照、夫妻金婚照、全家福等一系列照片1.5万余张,期间,他还获得了浙江省残疾人职能技能竞赛室内摄影项目名次奖多次,并先后荣获各级先进志愿者等荣誉10余次。

  对于摄影普及的当下,莫达利却没有多少担心。他认为,农村是块公益大天地,期盼拍照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仍有存在。“只要身体还允许,我就一直做下去,因为公益路上,有爱的照片才是人生‘最美的瞬间’。”莫达利信心满满地表态道。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