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一片叶让开化金星村成为大山里的明星村

绿水青山求真意

发布时间:2023-08-10 09:41:47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肖淙文 钱关键 通讯员 吴莉莉 汪宇露

  8月4日,雨后初霁,金星村洗去暑热。村中,栋栋民居白墙黛瓦;远眺,茶山绵延水墨氤氲,一如17年前那个午后。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考察。在村口一下车他就感慨:“这个村很好,绿化好,美化也好,在全省很有特色。”他勉励干部群众,提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切希望。此后,这句话成为引领金星村不断向前的明灯。

  多年来,金星村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6年的不到1万元,发展到2022年的224.5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到6000元,提高到46151元。

  广大农村如何成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日前,记者与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重走习近平同志的金星村调研之路,在绿水青山中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意。

远眺金星村,山清水秀屋舍俨然。开化传媒集团供图

  一切发展从环境改善开始

  “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

  ——2006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开化金星村考察时强调

  到访金星村的人,几乎都会在一棵树前驻足。调研当日,在村委会办公楼对面的古银杏树下,我们遇到了40多名来自河北石家庄市的考察人员。

  “2006年考察时,习书记看到这棵银杏树根须外露,生命岌岌可危,立刻叮嘱我们,这是金星村的象征,十分珍贵,不能让它死掉。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现场讲解的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徐雨录说,此后,大家培土浇水,抢救银杏,不仅扭转了古树命运,也促使金星村强化生态理念,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变化太大了!”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朱开明9年前到访过金星村,如今记忆中的猪栏和旱厕早已不见。通过党员干部“包联制度”,村民自觉守护林地和村庄环境,全村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到70%提升至98%。新建的生态洗衣房改变了传统河边浣衣的习惯,环村流淌的马金溪全年Ⅰ、Ⅱ类出境水质占比超98%。“像保护古银杏树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也被列入了村规民约。

  以金星村为代表,近年来衢州广袤乡村通过推动污水、垃圾、厕所、庭院“四大革命”,明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使得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0年居全省前三。“一切变化从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开始,一切发展从村庄环境改善开始。”朱开明感慨。

  沿马金溪漫步,沿岸23家民宿、农家乐次第排开,去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这是好山好水为乡村带来的新机。

  在习近平同志到访过的村民夏朴娜家,家门口的沼气池,随着全村截污纳管成为历史。“家里翻修改造后,楼下开超市,楼上做民宿,城里人一住就是1个月。”夏朴娜说。

  “现在大家都理解了总书记说的‘空气也能卖钱’。”金星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初一回忆,当年习近平同志曾叮嘱他,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当时他还想不通,如今,环境保护和村庄发展成果显现,一批批游客涌入金星村。

  他曾在河边遇到晨练的上海游客,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专程赶来金星村住民宿。“空气卖钱,不就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郑初一说,这句话的深意,现在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共识。

  营造多元产业业态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2006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开化金星村考察时强调

  漫步金星村,调研组成员发现,来往的村民中有不少年轻面孔。

  2006年习近平同志考察时,曾向村干部发问:“村民不砍树了,收入靠什么?”彼时,有三分之一村民在外打工,三分之一在县里从事二、三产业,还有三分之一留在家里种地。“现在,外出务工人数只占到全村人口七分之一,绝大多数村民在村里就业、创业。”徐雨录说,仅民宿农家乐产业就能吸纳120多人。

  马金溪沿岸,“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标语非常吸睛。“从‘外出找事做’到‘家门口增收’,归根到底是乡村搭好致富平台,营造多元产业业态。”见证了金星村产业变迁的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徐根旺说。

  一片茶叶,带动了金星村共同富裕。10多年来,村两委干部带头承包土地,不断扩大龙顶茶种植面积。眼下,全村有1000多亩名茶基地,村里98%以上的农户种茶,该产业每年带来700多万元收入,村民人均增收最高达1万元。

  茶树之外,银杏树、无花果树,都是金星村的特色农业资源。走进村民刘玉兰家,庭院中的无花果树多年来被她细心呵护,如今依然生机盎然。“习书记叮嘱我们,无花果是绿色健康食品,可以多种。”刘玉兰的儿子始终铭记这句话,这些年他从事无花果种植业,开辟出200亩“刘奶奶无花果基地”,并延伸到无花果酒、酵素等深加工产品。如今,开化全县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带动上千农户增收。

  2021年以来,金星村还以这三棵树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了“三树金星”区域品牌。“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的目标定位,让“土货”变“网货”,资源活化后的“一片叶”,附加值翻了一倍。

  更多闲散资源通过统筹规划,转变为辐射全村的美丽经济。去年,金星村与衢州一家苗木企业合作,由企业租赁农户庭院摆放花草盆栽,每年给予农户每平方米30元的养护费用。调研当日,正逢技术员给村民夏朴贵家补送盆栽,只见200多平方米的庭院内,摆满月见草、桔梗等盆栽,如同置身绿海。平时只需拔草、浇水等简单养护,夏朴贵一年就能增收6000多元。

  徐根旺算了笔账,庭院经济平均可带动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在特色水果盛产期还可助力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这一模式未来可向全县推开,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双重收益。

  拓展光环,明星变群星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调研组边走访,边和村干部探讨乡村发展的难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打通后,金星这样的‘明星村’下一步怎么走?”朱开明问。

  乡村环境改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但金星村人也有隐忧——“明星村”的光环虽亮却不够广,金星村下辖6个自然村,各村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限制了整村发展潜力。

  “一村富不是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有未来。”徐雨录说,近几年,金星村的新目标,是从闪耀的“明星”变成共同富裕的“群星”。为此,村委会以“域内联动,共建共享”为理念,将村域划分为6个片区,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片长、副片长,确保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

  我们步行至毛家坎自然村,只见浙派民居式的建筑外立面改造一新,新建的灯光球场内一场“村BA”正打得火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是起点,未来产业布局也会向周边自然村倾斜。”徐雨录说。

  金星村的辐射范围远不止本村。去年以来,开化提出“大金星”共富实践区概念,金星村联合开化两山集团,成立初心培训公司,并建立“初心照耀”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他们整合金星村和周边华东、华民、下溪等三个村的培训研学、文化旅游、民俗休闲等业态,为200余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超1000元。

  如今,马金溪上,金星村和华民村共同开发的“共富游船”项目已经投运,游客可坐船穿行于两村之间,游览“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共富茶厂”项目也进入设计阶段,按照规划,在这个美术馆式的茶厂,游客将能体验茶叶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先进的工业产线还可带动周边7个村、1600亩茶园提质增效。

  太阳西斜,一群群身穿白衬衫、黑西裤的培训人员与我们擦肩而过,向浙建金星党建培训中心走去。这是金星村的新地标,今年3月投入运营,集党建培训、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单次可接待近百人。调研组成员感叹,金星村每年都在变,但永远不变的是牢记总书记嘱托,走绿色发展之路。

  仅去年,金星村就承接学习团600余批次、学员2万余人参访。南腔北调在此汇聚,将一棵树、一片叶、一颗星的发展经验带到全国各地,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意播撒在绿水青山间。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