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乡风文明 > 好家风

送祖孙三代去当兵 “小女子”撑起红色家风

发布时间:2023-07-24 17:33:00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张伟群

鲍彩凤与儿子孙茂良。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奶奶,我回来啦。”在宁波市区生活的孙建,每月至少两次回到象山县东陈乡西山村,探望90岁的奶奶鲍彩凤。尽管孙建退伍已有好几年,奶奶还是最喜欢听他讲当兵时候的事,就像过去听老伴和儿子讲军营故事。

  从爷爷到孙子三代从军,在这个光荣之家,从没念过书的鲍彩凤似乎最没有存在感。但在孙家三代男人心中,她才是铸就红色家风最重要的那个人。

  72年前,青年鲍彩凤支持新婚丈夫奔赴抗美援朝战场;43年前,中年鲍彩凤把儿子送去军营;14年前,老年鲍彩凤又亲眼看着孙子穿上军装。

  大半个世纪过去,皱纹爬满脸庞,芳华依旧闪亮。

图说:鲍彩凤翻阅家庭相册。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丈夫参军保国家自己一肩扛小家

  1951年初,18岁的鲍彩凤与孙撮来完婚。同年6月,全县进行大规模的抗美援朝宣传教育,号召有志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一边是父母妻子,一边是国家危难,在奔赴前线这件事上,当时丈夫孙撮来也曾犹豫。

  “如果国家没了,哪还有我们家,你去吧,家里我会照顾好。”鲍彩凤的一席话,给他吃了“定心丸”。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个娇小柔弱的女人异常坚定。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气壮山河的战歌,鲍彩凤不忍听。她说,那会心里苦,因为丈夫家是“三代单传”,去了前线能否回来亦是未知,很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她。

  丈夫要上战场,鲍彩凤的心也跟着走了,回想那时的心情,鲍彩凤抹起眼泪。在她记忆中,当时跟丈夫同去的还有其他5人,她和另外5位妻子一起走上村里的戏台,当着全村人的面表态要一起去打仗。当然最终没能实现。丈夫们走后,日子一下子难了起来,她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还一起帮村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鲍彩凤说,当时丈夫一个月来一次信,信中也从来不说战场上的事情,只叫她不要胡思乱想,能自己干的事不要麻烦别人、麻烦政府。每次收到信,鲍彩凤悬着的心就会暂时放下,读完信后又开始害怕等不到下次来信。

  鲍彩凤没有忘记信中的嘱托,丈夫用铮铮铁骨保卫国家,她用瘦弱身躯扛起小家。那会,公公婆婆都已70多岁,田地里的事帮不上多少忙。按照当时的政策,家里4亩地原本可以全部由村里帮忙种,但她坚持只要村里帮衬属于丈夫的1亩地,另外3亩都靠自己扛了下来。

  在丈夫参军的4年多时间里,鲍彩凤的公婆相继离世,她在乡亲们帮忙下,料理完两位老人的后事。1955年,孙撮来复员回家,夫妻团聚,鲍彩凤终于结束守家望夫的日子。

图说:孙茂良军装照。孙茂良供图

  一朝当兵终无悔父子传承家国情

  “30年后,母亲又把我送去当兵。”记者联系上鲍彩凤的二儿子孙茂良时,一说起过往,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1980年,孙茂良参军入伍,去往辽宁某部,离当年父亲洒热血的朝鲜不远。当时,孙茂良的大哥在家务农,弟弟在外学手艺,而年纪轻轻的孙茂良是村办塑料厂的重点培养对象,村里还专门从外地请了师傅来教他模具制造,事业前景不错。

  但听到参军的消息,孙茂良坐不住了。

  “小时候我们经常缠着父亲讲故事给我们听,作为退伍军人,他讲的都是从军生涯、军队生活。”孙茂良说,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向往军队、向往当兵生活。保家卫国是每个人义务,在他家中更是一份别样的光荣。

  坐在火车上,铁轨边是美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直到现在,鲍彩凤还记得孩子们小的时候,丈夫给他们讲抗美援朝经历的细节。对儿子的参军梦,她向来是支持的。

  “他是那年村里唯一一个符合招收条件的。茂良去当兵,所有人都开开心心。”鲍彩凤说,当时二儿子胸戴大红花被大家簇拥着的场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退伍后,孙茂良回到家乡,依然在之前的村办塑料厂工作。

  “军旅人生是无悔的选择。”他说,特别感谢父母的支持,即使被问一千遍,他的回答都是“当兵值得”。

孙建当兵时留影。孙茂良供图

  三代接力穿军装光荣之家出虎子

  时间来到2009年,孙茂良的儿子孙建应征入伍。一家三代从军,也成为当地美谈。

  那一年,孙建大学毕业,获得参军资格的同时,他已进入宁波一家上市公司工作。那一年,孙茂良患上早期胃癌。有人告诉他们,像孙家这种情况,孩子是可以留下不去参军的。

  虽然心疼孙子,但鲍彩凤知道孩子的志向在哪里。孙茂良替母亲说出了这份心思:“孙建也是听他爷爷和我的军旅故事长大的。爷爷去世时他才七八岁,就决心长大后要当兵。”

  参军报国的家风终归让这一家做出选择。鲍彩凤忍着心里的不舍,把孙子交给了国家。巧合的是,孙建的部队在吉林,离爷爷和父亲当年奉献青春的地方很近。临走前,家里人还给他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他能在部队入党、立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孙建在部队表现出色,入了党,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还把个人三等功的光荣带回家。

  “孩子回来时,组织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说没有。”对于孙子的表现,鲍彩凤非常欣慰,不给组织添麻烦,是她家第一代军人立下的规矩。她说,去过部队的人是不一样,回来不管在哪,都能定下心来好好干。

  如今,九旬高龄的鲍彩凤身体硬朗,平日里自己烧饭、洗衣,平淡的日子似乎与18岁那年刚嫁到孙家时没什么不同。但家门口挂着的“光荣之家”铜牌,见证了与她有关的光荣和梦想。从1951年以来,这名“小女子”的能量发散70余年,促成孙家三代人“接力”入伍,用时间和生命书写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