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宁波

清风送暖寄托哀思

发布时间:2023-04-04 09:36:00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伍慧 通讯员 万鲁宁

奉化河头公墓举行“青山绿水生命向荣”集体公益生态安葬仪式。

2023年镇海区大同公墓清明公祭仪式。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养礼葬,民风益清。殡葬是民生大事实事,与每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宁波市以“公益、惠民、文明、规范”为导向,不断完善殡葬服务保障体系,倾情服务群众“人生大事”,高水平打造暖心服务金名片。

  绿色殡葬回归自然

  海曙区高桥镇的双龙墓园内,市民王女士捧着父亲的可降解骨灰坛安放在生态树葬区,轻轻盖上尘土,放上一束淡黄色的菊花,送别亲人长眠于此……

  3月31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倡导节地生态、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尚,宣传“低碳、环保、节地、人文、惠民”的安葬方式,海曙区民政局举行了“我愿化作一棵树”第二届骨灰免费树葬仪式,集体免费安葬13位逝者。上午10时,公益生态树葬仪式开始,诵读安灵词、鞠躬、献花、集体安葬……在简短的告别仪式后,13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树葬区的一棵大树下,他们将在此长眠。

海曙区举行第二届骨灰免费树葬仪式。

  “希望父亲入土为安。”市民王女士是参与本次免费生态树葬活动的家属之一,她表示,选择树葬这种“告别”方式是家里人的共同决定,早前外公也是选择了此类殡葬方式,可以为绿色环保殡葬贡献一份力量。在王女士看来,通过生态树葬的方式,可以把对逝者的思念融入树木花草中,融入大自然,同时,又节约了用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非常值得推广。

  据了解,树葬作为节地生态葬的一种,是为了解决传统殡葬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环保型殡葬形式,主要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殡葬,树葬通常采用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安葬于树下,骨灰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是真正意义上“生于自然,复归于自然”的安葬方式。

  “树葬报名人数从无到有,说明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正逐步让人们接受,安葬后,墓地单位也会加强管理,维护树葬区环境卫生。”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里将加大力度推进殡葬设施建设,竭力满足群众“逝有所安”需求。

  全体人员在司仪的引导下默哀缅怀,随后,礼仪捧着逝者的骨灰坛缓步前往生态葬园区,掀开草皮、开启墓穴、安放可降解骨灰坛、填土封穴。最后,现场人员依次向逝者敬献鲜花、挽联以寄托哀思……

  这是3月23日上午奉化区民政局在河头公墓举行的“青山绿水生命向荣”集体公益生态安葬仪式。据介绍,仪式上采用的可降解骨灰坛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埋入土中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然降解。40位逝者将长眠于这里,不与子孙争土地,留一片绿水青山。

  记者从宁波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公墓机构已基本实现节地葬、生态葬全覆盖。2022年,全市免费入葬生态墓地4601穴,免费入葬骨灰堂1831格,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殡葬。

  近年来,市民政局依托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开展文明殡、生态葬的集中宣传,倡导节地、文明、绿色的殡葬新风,大力推进海葬、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法。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灰撒海服务,目前全市已有450余位逝者选择这一方式回归自然。截至目前,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在七成以上,132个乡镇(街道)建有节地生态安葬点,节地生态安葬覆盖率达95%,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我市将积极创建第三批10家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葬示范点,预计到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30个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葬示范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标升级优化服务

  近年来,市民政局充分认识到殡葬设施建设对优质殡葬服务的支撑性、基础性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投入,稳步推进市、县两级殡葬服务设施迭代升级、换代更新。同时,大力推进市级现有殡葬设施的更新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治丧需求。“2023年,我们还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市殡仪馆周边环境治理,让周边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确保逝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说。

  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我市还投入“真金白银”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强化殡葬事业的公益属性。2011年我市在浙江省率先出台惠民殡葬政策。惠民殡葬政策实施11年来,共为全市43万余名逝者免遗体接运、遗体停放、小型灵堂、遗体火化、骨灰存放、普通骨灰盒、入葬或存放生态墓地(含树葬、草坪葬等)或骨灰存放处(含堂、塔、壁等骨灰存放设施)、海葬等各类基本殡葬费用4亿多元。同时,我市还将惠民殡葬执行情况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范围,确保民生资金花到实处、见到实效。

  立足让“伤心事”办得“宽心舒心暖心”理念,自2020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身后一件事”联办,建设联办系统。截至目前已办理12.14万人次,办件数量超88万次、联办率位居全省前列,慈溪市身后事涉财查询联办、象山县公墓智能化管理应用被列为省级试点。奉化区则将身后事全周期各阶段梳理成链条,专门设立联办窗口,为群众提供逝者电子死亡证明出具、遗体火化、户口注销、丧葬补助金发放、待遇核准支付、医保参保关系注销等身后事项“一站式”服务。2022年以来,全区共联办5783件,联办率达100%。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不置办奢华酒席,没有丧葬乐队,不燃放烟花爆竹,只有家人和亲属肃穆而庄严的吊唁……

  近年来,象山持续强化村民婚丧事简办意识,通过推进以“严要求、破陋习、树新风”为内容的主题教育,加强村婚丧整治队伍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婚丧礼俗整治宣讲活动,组建由村事务员、红白理事会成员、义务监督员、殡葬专管员等各类人员组成的宣讲团,广泛利用网络、宣传栏、户外大屏、道德讲堂、村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政策规定,弘扬文明新风正能量。

  “这次为家里老人治丧,我们只邀请了一些近亲属,办了几桌便饭,一切从简。”村民史先生再一次感受到了移风易俗的好处。

  可就在几年前,象山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现象还时有发生,村民红白“人情”动辄两三千元,酒水宴席必须上足上够各类“大菜”“硬菜”,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一改变始于7年前的婚丧礼俗整治行动。2016年,象山县首创以“二倡导二禁止一规范”(倡导婚丧事简办,倡导不送、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禁止乱放烟花爆竹、鸣放电子礼炮和纸礼炮等扰民行为,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动,规范整治婚丧用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婚丧礼俗改革,有力破除了陈规陋习、树起了文明殡葬新风。

  截至2022年底,象山共跟踪管理操办婚丧事30053起,执行新规30020起,执行率99.89%,节约资金约50.49亿元。

  “与整治前同期相比,宴请人数、停柩时间、花圈数量以及迎新、送葬车辆均大幅下降,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有力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象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象山“婚丧礼俗整治”的成功经验还被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主要任务”的第八部分,在全国推广。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在奉化,党员干部率先签订《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执行丧事报备制度和“七个严禁”标准,带动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丧事简办,统一制定“丧事简办”指导标准和丧葬规范,将其纳入全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自治章程,并将执行情况与各项评先树优及享受福利待遇挂钩。截至目前,全区325个村(社区)均已建成红白理事会,“一倡议一规定一章程”上墙公示实现村(社)全覆盖,全区36525名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

  文明治丧是移风易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清明节期间,相关部门还将组织开展“青春对话清明”系列活动,引导年青一代沉浸式了解节地生态形式,当好文明绿色殡葬新风的“传播者”。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将组织开展生态树葬、遗体捐献公祭、“鲜花换纸钱”等特色暖心服务。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