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为啥越来越贵?

发布时间:2022-09-13 16:06:00 来源: 浙江宣传

  翻翻如今新书的标价,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有些惊讶:

  以往定价三四十元一本的书,现在可能要卖到六七十元。在书店里走一圈,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新书也不少见。

  有读者感叹,图书仿佛变成了精神食粮界的一个“刺客”。

图源:视觉中国

  有数据显示,2005年单册新书平均定价36.75元,2015年则为60.26元,十年间每册书单价上升了近25元。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又涨到了70元左右。

  那么,纸质书为什么越来越贵呢?

  一

  书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出书成本的上涨。一本图书从产生创意到成为书本走向市场,要经历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成本上涨,比如稿费、版权费、编校费、排版费、制版费、装帧设计费等固定成本,还有纸张材料费、装订材料费、印装费等变动成本。

  近年来,受人工成本、版权费、纸墨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断增加,图书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其次,是各种各样的电子阅读产品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些网络竞品带来竞争,导致购买纸质书的读者群萎缩,书商也只能提高书价以保证回本。

  面对这两方面原因,许多读者都是理解的。而真正引发争议和讨论的,还在于为了迎合市场营销而造成的价格虚高。

  比如,近几年网络平台兴起的打折促销,也渐染到图书领域。

  在电商平台,为吸引流量冲销量,很多图书长期保持七折、六折甚至更低折扣。时不时还有“折扣大战”“卖书节”,满减、拼单、优惠券等各种形式五花八门,买书买出了抢购的感觉。

  对于图书来说,迎合市场也有着无奈之处。

  网络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倒逼上游,出版社只好将定价提高,从而在低折扣的情况下保证收益。一位出版业内人士曾无奈吐露:“平台要求低折扣,不然不给上,而不上网络平台,书就卖不出去。”

  于是,图书市场就这么陷入了价格虚高和“折扣大战”不断循环的怪圈。

  此外,精装本、涨页数、强行分册、特殊装饰等日益繁复的过度装帧,不断上涨的营销费用等因素也都体现在图书定价的上涨中。

  二

  在物质不太富裕的年代,许多人为了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不惜节衣缩食,省下一两个月的生活费。而当书捧在手中时,那种快乐和满足,是吃一顿美食、买几件衣服所无法比拟的。

  即使如今生活条件变好,很多人对纸质书仍然有着浓厚的情结。对于读者来说,纸质书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是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的。

  但这些年,“高定价、低折扣”的“折扣大战”愈演愈烈,图书行业的心思大多放在了如何抢占市场上,而忽视了创造更多文艺经典的文化责任,低估了文字当中本应蕴含的磅礴力量,舍本求末地陷入了出版误区。

  因此, “折扣大战”看似热闹,但对消费者来说未必真有那么“香”。

图源:视觉中国

  首先,“高定价、低折扣”的做法并没有实质性地惠及读者,反而让消费者常常被优惠活动“牵着鼻子走”,有时为了“凑满减”买上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间浪费了,钱或许也没少花。

  其次,出版本就不是一门“挣快钱”的行当,好的内容,都需要时间的打磨。而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图书,通过超低折扣拓展销售渠道,在一定周期内快产快销利润可观。这类浮躁之风,缺少对优质内容的正向激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流水线式生产的“烂书”泛滥成灾,而好书逐渐退出。

  电商平台的恶性价格战,挤压了实体书店日益艰难的生存空间,图书行业也失去了产出精品图书的内生动力,而走上了“快餐化”“同质化”的路子。

  以上种种,导致消费者以合适价格买到高质量图书越来越难,也造成了行业萎缩、人才流失、质量下降。

  三

  纸质书到底该如何定价,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探索。

  以英美为代表,采取的是自由价格模式,让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以法德日为代表,采取的是固定价格模式,对图书价格进行统一管制,对图书折扣进行限制。

  从具体实践来看,两种定价模式各有利弊。采取哪种定价制度往往跟本国的文化国情、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出版环境息息相关。

  如今,我国每年出版报纸1800多种,出版图书50多万种,新版图书20多万种,正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图书定价,总体来说兼顾了以上两种模式。比如,对中小学教科书等特种图书实行严格的政府指导价,对其他图书实行自由定价,以鼓励市场竞争。

图源:视觉中国

  图书价格的合理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但价格战愈演愈烈导致价格虚高,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图书不仅是面向市场的消费品,也是面向人们心灵的文化产品。而后者,是自文字出现以来就承担着的使命,是教育民众、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从来不是以追求市场价值为导向的。

  因此,从事图书这个行当的相关主体,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效益、公共利益的账。定价不应该想定多高定多高,想打几折打几折,而应该通过定价既收回成本,获取一定的利润,也能鼓励优质原创内容的生产,让更多好书脱颖而出,让更多优秀作者得到市场回报,让更多读者读到好书。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书是精神世界的灯塔。就如前段时间被许多媒体报道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所说,人的生命有限,但“纸寿千年”。

  出版社、电商平台和读者,不应站在卖家与买家这市场的对立面,而应站在传承知识和文明的同一边。我们期待,图书能从市场的“价格博弈”中冷静下来,回归书写与阅读的本真,帮助每一位读者找回“至乐无如读书”的快感。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