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看宋词里的中秋 且喜人间好时节

发布时间:2022-09-09 09:49:06 来源: 富阳日报 记者 李治钢

富春山馆上方的红月亮(摄于2018年)

东吴文化公园上方的圆月(摄于2017年)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上古时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则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岁岁当秋半,人人待月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月圆皎洁,而“圆”代表着天地万物圆满美好、和谐融洽。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看得极其珍贵,对团圆的向往更是深切地凝聚在心。中秋有着浪漫色彩和灵动元素,素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是一个充满热闹喜乐的狂欢节日。唐朝时,中秋就成为全国的法定假日。宋朝时,社会自由、文化昌盛,人们生活和谐,讲究精致格调。《东京梦华录》里曾记载北宋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闻,至于通晓。”从宋朝到现代,欢庆中秋一直盛行不衰。除望月怀远、团圆叙旧,中秋还有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等习俗。

  在最浪漫的中秋时光里,举杯邀月、畅饮吟诗却是最有趣的雅事之一。自《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之始,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望月兴叹,写下了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中秋诗词”。而最懂生活的宋代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秀一波的机会,各类描写中秋的诗词歌赋拈手即来。既可幽思“岁月匆匆人老大,又近中秋时节”,也能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独人时“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同祝时“团圆最相称,尽饮至深更”,疏狂时“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透过这些千古绝唱,能让人感受到中秋的习俗风情和独特魅力。

  秋高气爽,夜空如洗,亲人团聚,最宜赏月,恰如宋代米芾在《水调歌头·中秋》中所说的:“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中秋赏月约始魏晋,盛于唐宋,据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载:“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而浏览宋词,描写中秋赏月的则不胜枚举,诸如李纲的:“皓月浮空,人尽道,端的清圆如璧。丹桂扶疏,银蟾依约,千古佳今夕。”京镗的:“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汪梦斗的:“寻常一样窗前月,人只看中秋。”等等。

  宋词里的中秋,弥漫着纯净清雅的意味。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千里澄辉,万川映月,朦胧清静,尘世之喧嚣浮华在天地流泻的月光中荡涤澄清。正如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述的那样:“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以及李光的《水调歌头·独步长桥上》:“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还有秦观的《念奴娇·夜凉湖上》:“夜凉湖上,酌芳尊,对此一轮皓月。”侯置的《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天阔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飞来千丈,水天同色。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在皓皓月色中,心与秋空一样清,人的内心回归到了静谧平和、本真圆融的状态境界。向子諲的《洞仙歌·中秋》,同样充满着空明悠远的味道。“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此词意象明朗、立意浪漫、情满不溢,把中秋月夜和月亮的皎洁程度,描写得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令人心向往之、身临其境。“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赵鼎的《人月圆·中秋》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词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宋词里的中秋,充满着亲情流溢的意境。中秋圆月,满载着人们浓浓的思聚情意和离愁别绪,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亲情人伦的重视以及对乡梓故园的守望。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把对中秋的念乡之情、思亲之意写得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抒发了词人望月思乡、渴望团圆的孤独寂寥,感人至深。这与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朱敦儒的《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却别有风味地写出了人们争相赏月、奏乐宴享的生动情景,深情表达了对中秋的祝福以及团圆和顺的美好祝愿。“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周紫芝在《水调歌头》中也是借月寄托对亲友的怀念,希望长相聚、长相忆。中秋宋词除了表达亲情,也有爱的情思,如田为的《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将情人相思与花前月下的意象刻画得温情脉脉。

  宋词里的中秋,承载着人生沉思的意趣。词人们常以中秋之月来表达对宇宙时空的思考和个体命运的眷恋,耐人寻味。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仿佛是在与明月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既富情趣,又有哲理,那种浪漫色彩、潇洒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给人以视听感的美学享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而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以《天问》体赋词,天真烂漫,通篇设问,编缀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充满对宇宙的困惑、探索和疑问,因月驰骋想象,密合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不过,看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却通过记述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以强调中秋的良辰美景犹如昙花,转瞬即逝,警策人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表现出了哲理、劝谕意味。

  一轮中秋月,悠悠千古情。千百年来,宋词里的中秋,既渗透着别样的民俗风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古人对宇宙洪荒、生命境况的思索和想象,从而让中秋不只是“载不动许多愁”,更多是“天涯共此时”的美好!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