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梅玲巧和她的小叔子杨雨苗。
在三门县横渡镇双林村,有这样一位嫂子:她不是长嫂,却像母亲一样照顾智力低下的小叔子二十多年;为了小叔子能按时吃上饭,她深居简出二十多年,连娘家都很少回;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小叔子行为端正,从不惹事……
她就是双林村党支部委员梅玲巧。1970年出生的她只比小叔子大两岁。因为同住一村,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小叔子的重任。
“我想让他像正常人一样,学会享受生活,有尊严地活着。”她说。
从分到合主动揽担
走进梅玲巧家,杨雨苗正坐在客厅的木椅上,安静地看着电视。看见有人进来,笑着招呼了一声“看电视”后,便不再言语,两手支膝,专心地盯着电视。他衣着整洁,脸带笑容,除了穿得稍厚外,看着和普通人没大区别。
说起这,梅玲巧万般无奈。穿厚衣服冬天是冻不着了,夏天却可能引发中暑。为此,她是说尽了好话,也用美食诱惑,都不管用。有一次,她寻到杨雨苗的兄弟为他洗澡的机会,趁机把衣服洗了,特地挂在顶楼晾晒。不曾想他翻箱倒柜,一路寻到顶楼,把湿衣服一把撸走了。从此,他把衣服看得更牢,谁也劝不动他脱下厚衣服。
1988年,梅玲巧嫁到双林村。丈夫杨雨田排行第四,有六个兄弟、四个姐妹。杨雨苗排行第五,智力低下,一直跟着父母生活。
1999年,梅玲巧的婆婆因病去世,留下公公和杨雨苗相依为命。那时,梅玲巧的女儿10岁,儿子才4岁。看着被婆婆照顾了一辈子的公公豆腐蘸酱吃,连粥都煮不熟,小叔子也吃不上一顿饱饭,梅玲巧主动和丈夫提出来,两家合并回一家,公公和雨苗都到家里吃。
“母亲去了,叫我眼睁睁看着父亲和弟弟挨饿,我做不到。”梅玲巧坦言。那时,别的兄弟姐妹都在外地,鞭长莫及,只有自己住在村里,能就近照顾。
为了照顾杨雨苗,二十多年来,夫妻俩一直生活在村里。梅玲巧连娘家都很少回去,即使去,也是当天去当天回,去之前,也先安排好杨雨苗的午饭。
生活拮据不离不弃
那时,梅玲巧、杨雨田分别是村里的计生员、文书,两个人每年的工资加起来约一万元,剩余时间,两人在家务农,杨雨田再打点零工,仅够家庭基本开支。因为家里没钱,梅玲巧的女儿初中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
为补贴家用,2012年初梅玲巧到横渡镇卫生院食堂做工。杨雨苗因为习惯于梅玲巧的照顾,无法适应见不到她,常常出走去找她。梅玲巧嘱咐杨雨田和亲属看住杨雨苗,防止他走丢。
千防万防,还是出了意外。2016年7月,杨雨苗趁着没人在家,又溜出去找梅玲巧。梅玲巧下班回到家才知道杨雨苗不见了。大家把附近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不见人影。
“雨苗不认识路,话也说不清楚,要是出了意外可咋办?”梅玲巧急哭了。万幸的是,晚上接到东屏村的表姐打来电话,说杨雨苗迷路走到东屏,被她认出来了。
被吓过一次后,梅玲巧种田干活都尽量把他带在身边,每天领着他在她规定的路线重复走,加深他的记忆。2016年底,梅玲巧还是辞去了工作。
“我去上班后,爸和雨苗的吃饭成了大问题,都是把我事先准备的饭菜热一热,或者等我回来再吃。爸年纪也大了,就算我在家照顾,也没有多少年了。”梅玲巧说。
2019年,公公生病后又意外摔倒,躺在床上三天不肯合眼。知道他是放心不下小叔子,梅玲巧在公公床前承诺: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绝不会让他饿到冻到。听到她的承诺,公公当晚安心离去。
悉心呵护甘受委屈
二十多年非一朝一夕,照顾一个成年人也并非易事。
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杨雨苗的牙齿很早就脱落了,变得不爱吃蔬菜,爱吃鱼、肉。梅玲巧家里的鱼、肉从没断过。杨雨苗吃荤菜,梅玲巧夫妻就吃自家种的蔬菜,把荤菜留给他。其他兄弟姐妹回村时,也会给杨雨苗带他爱吃的。
杨雨苗隔三差五会闹一下脾气,不吃饭。他很少主动回家吃饭,大部分时间,都是梅玲巧满村去寻。有时喊着喊着,杨雨苗出现了,会怼她:“眼瞎啊,人都看不见。”常常怼得她说不出话来。
杨雨苗有捡拾物品的习惯,遇到饮料瓶子、打火机等都会带回家或藏衣兜里,两个衣兜塞得鼓鼓囊囊。梅玲巧随手翻开一个衣兜,轻易就找到四五个打火机。
最让梅玲巧忧心的,是他会把瓶中饮料喝干。“也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时候的,真怕他把身体喝坏了。”为此,梅玲巧家中常备饮料,村里也有好心人会给他买。
梅玲巧会定期给杨雨苗打扫房间、清洗被褥。看到堆积如山的空瓶子,她会忍不住清理掉,常常惹得杨雨苗大发雷霆,以不吃饭抵抗。
为了照顾他,她连怀孕的儿媳都无暇照顾,从怀孕到生产、孙子成长都只能拜托亲家母照料。
有时候,梅玲巧也觉得委屈。“明明是出于好心,雨苗却不理解,有时候还跟我作对。村里人还认为我得了多大的好处。”如今,杨雨苗每月有88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钱,梅玲巧一分没动。
虽然杨雨苗智力低下,但是梅玲巧还是经常教育他,让他尽量养成好习惯,不小偷小摸,不随口骂人,不惹事。
“雨苗兄弟姐妹那么多,只有梅玲巧能把雨苗照料得既健康又干净。她真的把雨苗当成一个孩子在照顾,细心、耐心。”村民杨雨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