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携带风油精提神醒脑,永远冲在前面的他倒在抗台一线

发布时间:2021-09-17 09:40:29 来源: 杭州日报 孙钥 史俊杰

  “我到了。”9月12日晚上22时34分,收到丈夫陈利平发来的“报平安”微信,任凤几乎是秒回,“好的,今天你要辛苦一晚上了……”

  为了应对台风“灿都”,在这个本是休息日的深夜,钱塘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利平,晚饭后赶回区防御台风“灿都”应急指挥中心值班。

  任凤没有想到,这会是她和丈夫的最后一次对话;同事们也不曾料到,这是他们与陈利平的最后一次并肩作战。当晚,他因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1岁。

  休息天,同事一个电话

  他二话不说拿起伞赶去加班

  随身携带的风油精是他的醒脑神器

  在任凤眼中,老陈干了一辈子交通工作,遇上恶劣天气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出事这晚,同事打来电话,他二话没说,拎上一把伞便消失在风雨交加的夜色中。“就像是一位冲向前线的战士,头也不回……”这些天,任凤脑海中不断闪回丈夫最后的身影。

办公桌上的台历还停留在9月的第二周

  陈利平的通勤路,其实很不容易。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厚厚的眼镜片。因为高度近视,他一直没考驾照,从城站火车站附近到钱塘中心上班,每天要倒两趟地铁,来回一趟得花3个小时。

  9月12日这晚,陈利平同样是乘地铁赶去。

  “对现在二级响应,公交有什么措施?”“辖区道路有没有出现险情?”哪怕在地铁里,他还在不停询问路面情况。

  “只要有重大任务,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在所有同事中,金瑞林与陈利平共事时间最长。记得G20杭州峰会保障期间,当时还在九号大街的市运管局经开区管理处,“那段时间,大家都是办公室里支张行军床,吃住都在单位,他也一样。加班到后半夜,他捧着泡面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一点领导架子。”

  加班多了,铁打的人也顶不住。

  陈利平有“生活小妙招”——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无论走到哪儿,兜里都揣一瓶风油精,经常拿出来,闻一闻抹一抹。

  “别看它不起眼,提神醒脑太好用了。”

  去年春节疫情爆发,交通部门也有防控任务,需要抽调人力24小时在高速卡口值守。

  “陈局跟我们一样,每天冲在一线,过往车辆一辆一辆测温、做流调……记得有一天也是通宵值班,第二天早上市局有个会,他一定要我早上回去休息,他留下来开会……”说到动情处,金瑞林声音哽咽了。

  如今在日常疫情防控中,其分管的公交、出租车、网约车运输和物流行业仍是重点。“他话虽不多,工作非常认真踏实。就拿检查防疫物资来说,会仔细到提醒我们消毒水的比例。”钱塘公交公司董事长蔡闻雄说。

今年7月,陈利平检查冷链运输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冲在一线带头干。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制服。”陈利平总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也成了这位有着20年党龄老党员的真实写照。

  执着一生的交通人

  女儿心中会烧一手好菜的好父亲

  在女儿心中,陈利平是最好的父亲,会烧一手好菜,不管工作多忙,总是一脸笑意回家。可基层工作的压力,却结结实实压在他的肩头。

  陈利平视同事为家人,当时经开区管理处有个工作群,群名就是陈利平取的,叫“下沙运管一家亲”。

  2012年,陈利平从杭州市运管局机关调任到经开区管理处,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就是“黄鱼车”、套牌出租车违规载客,严重危害辖区群众的出行安全。

  他暗下决心,这样的“毒牙”,一定要拔下来。

  从经开区管理处开始,许宏聪就一路跟着陈利平。他说,当时很多稽查队员都反映,站外组客“敌在暗我在明”,非法经营者挖空心思穷尽思路和打“游击”,实在是有心无力。

  “陈局做事情很有思路,一边为我们加油打气,一边带头攻坚,自己带队勘察上客点位,把几个‘重灾区’情况统统摸清楚。”许宏聪说。

  执法,常常是夜里进行。

  当年被抽调到运管处帮忙的辅警周凡回忆说,有一次,在一号线文泽路站现场整治过程中,路边等候“拉客”的几十位出租车、电动车司机们突然一拥而上,嘴里叫着“运管打人啦!运管打人啦!”他们把队员们团团围住,现场情况十分危急。

  陈利平清了清嗓子,把嗓音提了提,先让大家都控制情绪,再同准备坐车的乘客说,“这些车是不符合营运规定的,你们如果乘车过程中发生意外,自己的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

  “说实话,这份细致,我是做不到的。”

  正是这样细致的现场处置,再加上耐心指导非现场执法工作、积极对接公安城管等横向部门,在他的带领下,经开区管理处逐渐提高了打击站外组客的执法精准度,最终打破了开发区站外组客的驳客、上客运作环节,彻底斩断了其中的利益链条,治愈了开发区客运市场多年的顽疾。

  经开区运管处因机构调整解散,陈利平邀请共事多年的辅警们一起拍了一张合影,至今仍摆在他办公室里。

  一心扑在工作上,陈利平忙碌的身影出现在钱塘区的每条路上。

  在担任开发区运管处长时,他牵头开通了开发区到萧山机场的机场专线,组织辖区客运公司安装车辆限速装置,使辖区客运车辆超速行为得到大幅下降;接手江东片区后,一周至少跑两三趟调研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牵头制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互助机制”,帮助中小运输企业快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市推广。

  不止一次允诺妻子

  等我十年安安心心陪你登长城游洱海

  孩子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牵挂。这句话也适用于陈利平年过耄耋的老父亲。自从去年儿子转隶钱塘新区出任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每天上班要跨一座江东大桥,老人便悄悄记下微信步数,看到儿子哪天步数少了,晚上还要电话过来问一问情况。在陈利平看来,这个岗位可不是“舒适圈”,“比起熟悉的交通条线,综合行政执法考量的,更多是城市管理内容。”为此,上任当天他特地在在朋友圈写下“卅一载弹指挥间,半百后再上新岗”用以自勉。

  因组织需要,今年夏天陈利平又担重任——到年轻的钱塘区参与筹备成立交通运输局。

  一江春水穿城过。面对下沙、江东两大区域发展阶段不同、交通体制差异大这一现状,他主动担当,把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执法这三大块都揽进来。“他说他吃够了行业管理与执法权不在一起的‘苦’,新工作总要干出个样子,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公共运输管理科的翟俊生回忆说。

  最近手头上正在忙的,就是钱塘区公交一体化。

  在陈利平的推动下,今年8月,钱塘区已经开通了两条公交接驳线,打通了临江区域和地铁8号线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既定方案,下个月,下沙、江东两个区块就要正式交接。成功的曙光已在眼前,可惜陈利平再也无法看见。

  他想做的事情,分明还有许多——

  针对江东区块企业分散,出行有个性化需求等实际情况,他建议引入微型公交车,有效解决产业园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考虑推出定制公交,为钱塘区的企业和学校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通过云数据做支撑,了解互联网消费数据与公交出行数据,为下一步设置新公交线做依据。

  因为工作忙,鲜少有全家旅行的他不止一次允诺妻子,“等我十年,那时候退休了,我安安心心陪你去北京登长城,去洱海边住民宿小院……

  可他就这么走了,他把自己的足音留在了抗台前线、留在了交通兴城一线。

  那里初心闪耀、脚步铿锵。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