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员吕秀芳:把欢笑送到田间地头
欢快节拍中跃动的身影、悠扬歌声里舞动的身姿……在金华东阳市东阳江镇金浦村的文化活动室、乡村戏台、校园礼堂等地,总能看到基层文化员吕秀芳步履匆匆的身影。深耕乡土文化领域十余载,她以对文化事业的赤诚之心,书写着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担当。

近日,记者见到吕秀芳时,她正紧张筹备“非遗进校园”项目。在她的规划中,莲花落的婉转唱腔、“变脸”技艺的奇妙,都将化作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间。
从“输血”到“造血”,吕秀芳以艺术为笔,悄然书写着乡村的文化生态。2016年,一个大胆且充满意义的想法在吕秀芳心中萌生:组建一支百人非遗表演队,将东阳本土民歌《凤仙花》与莲花落艺术创新融合,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表演节目。她四处奔走,召集志同道合之人。“咱东阳的文化瑰宝可不能丢,把《凤仙花》和莲花落结合,再配上灵动的霸王鞭,肯定能惊艳全场。”她逢人便介绍自己的构想。凭借这份执着与热情,吕秀芳很快就召集了一群热爱非遗的人,百人非遗表演队初具规模。

为了让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契合,他们反复研究、不断打磨,每个细节都凝聚着用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百人霸王鞭》舞蹈震撼亮相。舞台上,百人动作整齐划一,刚劲中透着灵动,鞭梢击打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凤仙花》的优美旋律以及莲花落独特的唱腔交织,带来令人震撼的视听体验。这支舞蹈在东阳市级艺术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十佳奖项,被媒体誉为“民间艺术的复兴样本”。吕秀芳团队还将莲花落舞蹈带上浙江省文化礼堂运动会、东阳横店庙会等舞台。
“文化员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这是吕秀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基层文化员,她年均驾车5000余公里,私家车成了“流动文化车”,后备箱塞满秧歌扇、戏曲行头,后座堆放着音响设备。
近年来,吕秀芳年均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20余个偏远村落,开展“文化走亲”“纳凉晚会”等惠民演出百余场。作为非遗“变脸”技艺爱好者,她白天在田间耕耘,夜晚苦练技艺,将川剧绝活带上乡村舞台,还以“文艺+公益”模式策划了30余场敬老慰问演出。
“文化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把欢笑送到田间地头。”吕秀芳如是说。从山区舞台到省级赛场,她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艺术与民生。烈日下搬运道具的汗水、深夜改稿的灯光,都是她对乡村文化的深情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