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浸润心田——记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天台县塔后村

发布时间:2025-06-27 15:43:46 来源: 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 作者: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浙江文明网、台州市文明办

  走进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天台县塔后村,一幢幢白墙黛瓦的乡间院落掩映于葱茏绿意之中,清新宜人的环境,婉如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田园画卷。然而,谁能想到,昔日的塔后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当时,整个片区都很穷,但数我们村最穷。”村党支部书记陈孝形回忆道。

  正是从这样的困境中出发,塔后村借力“千万工程”的东风,以“和合文化”为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开展“艺术乡建”、文明实践等活动,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着力推动村域“颜值”和村民“素质”双提升。这场华丽的蝶变,让塔后村得以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村、中华诗词之村等7个国字号荣誉。塔后村书记陈孝形获评“浙江好人·‘千万工程’耕耘者”。

  示范引领,激活乡村“共治密码”

  如何让“村规”落地生根,让治理更有活力?塔后村有妙招——“五事工作法”。群众每日说事、干部每周问事、集中每旬议事、合力每月办事、民主每季评事,这套“组合拳”激发了基层自治活力,走出一条具有塔后特色的“善治”之路。村里每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迭代更新村规民约,并印制好发给各家各户,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当家人”。

  在塔后,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红马甲”,他们是自发组建的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晨曦微露,他们已开始义务清扫村道、修剪花木;邻里间偶有口角,“红马甲”们化身“和事佬”,几句暖心话,一杯清茶,往往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游客多了,他们又成了热情的向导和讲解员,义务维护着村里的美丽景观。“以前村里卫生差,吵架拌嘴也多。”老党员陈伯感慨,“现在你看,路干净了,人心也齐了,那些陈规陋习早没影了!”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和合”二字,不再只是挂在墙上的古训,而是真正融入了村民的日常,浸润在塔后的山水之间。

  文旅赋能,绘就乡村风貌画卷

  在塔后,一年除了四季,还有“第五季”——艺术季。“每年夏天我们都会举办乡村音乐会,已举办过8届。借音乐、艺术‘搭台唱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让小山村‘出圈’引流,吸引年轻人返乡。”村书记陈孝形说。小山村因艺术“出圈”,将运营理念融入乡村建设,形成民宿集聚、康养产业和时尚活动三大产业版块。村内建设“农民夜校”培训场地,配备中医馆、莲花主题园等实践教学点,提供“食、宿、学、游、实训”的一站式服务;联合台州学院设立“民宿学院”,定制“乡村CEO”培训课程,引入高校师生参与文旅策划,通过深挖乡村资源禀赋,激活塔后文旅IP,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同时,塔后村与周边8个村资源互补、抱团发展,通过盘活片区闲置宅基地、农房等沉睡资产,建立“一房一档”,同步探索“强村公司”运营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2024年大塔后片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62万人次,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652万元,大塔后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写入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曾经的发展洼地,如今成了全省片区共富的示范窗口。

  德治润心,种出文明“幸福之花”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塔后村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国文明乡村创建的硬性指标,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红色村播基地,每周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文明好习惯、垃圾分类等讲课培训,打造“村长说”品牌,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型、文明型、生态型、富裕型的和合乡村。

  同时,塔后村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开设“道德讲堂”、评选“文明家庭”,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中意的村晚”、“好人说·说好人”主题宣讲活动,推出文明婚俗系列活动,让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的乡风深深扎根。塔后村市级文化特派员叶高峰积极开展精品创作、文化演出等对口帮扶,在文化礼堂开展文艺轻骑兵巡演等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