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起新征程 文明曙光照鸬鸟
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是一次省域的探索,更是文明的实践。20年来,文明之风吹拂之江两岸,浸润都市街巷,滋养阡陌乡野,沉淀成浙江大地上最深厚的生长力量。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现场表彰公布了新一份全国最高荣誉的“文明榜单”。浙江成绩亮眼:在继续保持11个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基础上,又新增宁海县、桐乡市等8个县(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至此,已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4个,居全国前列。此外,我省159个村镇、127个单位、27户家庭、26所学校获评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单位、家庭、校园。
透过浙江这扇窗,究竟看见了怎样的时代图景?“文明成绩单”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本期,让我们走进浙江乡镇,探寻文明中国的基层答卷。
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刚刚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镇”称号。该镇以“三原色”理念擦亮文明底色,创新“鸬小六”调解品牌和“围鸬夜话”协商机制,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依托蜜梨产业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精神文明与产业振兴的双赢。鸬鸟镇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浙江经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树立了新时代标杆。
6月23日刊发的浙江日报对此做出报道。

晨露未晞时,山岚在竹梢织就素纱,蜜梨叶尖映射出第一缕曙光,老樟树下的茶碗升腾着人间烟火,非遗工坊里竹编与创意共舞,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田间地头次第舒展。
鸬鸟,这座半隐于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区西部的山乡小镇,近年来通过擦亮乡村文明“三原色”,不断绘制和美乡村幸福新画卷。今年5月23日,好消息传来——余杭区首个“全国文明镇”的美誉花落鸬鸟。
当荣誉来临,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鸬鸟?它为何能拿到这个国字号?又是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
以基层治理绘文明底色
孩子们在拾古为新非遗创新中心,体验非遗绒花的魅力;老人们一边演示扎粽技艺,一边讲述传统习俗,一串串香气扑鼻的粽子被送往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5至6月间,村庄里一幕幕温馨场景,让这座和美小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年均500多场各类群众文体活动、3000余人次参与……鸬鸟以奉献为笔、友爱为墨,用不间断的乡邻活动、特色服务,以春风化雨滋养民生角落,生动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共同体理念。
文明的鸬鸟,是处处彰显和美之韵的鸬鸟——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串联起游客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多个文明文化阵地,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文明的鸬鸟,是有着规范化文明倡导条约的鸬鸟——出台余杭区内首部镇级《美丽公约》,开启“和美家”行动,对覆盖全域3718户家庭的文明习惯、传统美德等实行“可视化”“积分化”激励;连续10年推选“美丽鸬鸟人”“和美志愿者”“和美好邻里”等典型,助力“榜样矩阵”不断扩容,让和美乡村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一村一社一品牌”发布仪式
文明的鸬鸟,通过打造“浙江有礼·最美杭州·文明圣地·礼遇鸬鸟”文明实践品牌,呈现出“以礼善治”的文明气象;围绕“一村一礼”打造“鸬鸟六礼”礼仪品牌,创造性转化文明发展成果,在重要节点、传统节日因地制宜推出“鳌鱼祈福迎新礼”“黄金蜜梨丰收礼”“我为爸妈办婚礼”等6个具有仪式感、幸福感的特色活动,将“有礼”嵌入群众日常生活,让“人人争当有礼代言人”的氛围越发浓厚。

鸬鸟六礼之我为爸妈办婚礼
文明,是当矛盾、纠纷发生时,以德治来化解分歧的智慧光芒。在鸬鸟,每当有矛盾纠纷发生,老百姓都会第一时间呼唤“鸬小六”。鸬鸟以梨闻名,六两的梨口感更好,由梨及礼,该镇创新推出了“鸬小六”作为调解品牌,由党员、网格员等为主体组建起调解队,通过“专业调解+群众参与”的运转模式,构建“专业调解为主力、群众参与共助力、多元力量齐协同”的矛盾化解体系,让熟悉村情民意的村民成为纠纷调解的“主角”,当好“和事佬”化解“千家结”,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今年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提出20周年,亦是“围鸬夜话”基层治理品牌创立十周年。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每周都有那么一晚,村民们坐在篝火旁,热烈讨论身边的、村里的“烦心事”。在鸬鸟,这个源于山区百姓“围炉话家常”的民间社交活动,经多次迭代升级,已形成了集民意收集、民主决策、协同落实于一体的协商模式,让群众从“听指令”变为“提建议”,从“等结果”变为“参过程”。
铺共富之路蓄文明成色
文明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产业沃土的参天巨木。从科技小院破解农业提质瓶颈,到共富工坊激活乡村多元经济,再到村企协作打造全域共富样板……鸬鸟,以蜜梨产业为支点,以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用甜蜜经济浇灌出了一条条振兴路、共富路。
随着省内首个“科技小院”的落地,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写在了这片乡野沃土之上,文明种植理念在这里生根发芽。鸬鸟镇联合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研发推广10余项先进种植技术,推动形成地方标准,助力“鸬鸟蜜梨”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去年,全镇蜜梨产量高达1.4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2.9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
春日,万亩梨园变成花海,集合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单日最高吸引游客5万人次;夏日,蜜梨采摘游联动民宿、漂流等配套产业,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梨小六”“小梨君”等全新IP形象,不仅是电商、直播平台上的“网红”,更通过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等赛事亮相国际舞台。

遇见鸬鸟遇见和美
甜蜜产业吸引了年轻创客、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曾经的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查惠娟化身“领头雁”,召集全镇24家民宿“女当家”,统一礼仪培训、联合外出学习,共推“美鸬本味”伴手礼,年销售额超70万元;海归陈波的科技小院推出在校大学生实习计划,积极招引高校人才等扎根鸬鸟;90后竹编传承人徐无暇创新开发“材料包+视频课”居家创收模式,帮助30余位手艺爱好者制作竹灯罩、茶具收纳篮等文创产品,带动10户家庭建立“庭院工坊”,让非遗技艺在指尖传承中变成“指尖经济”。
塑生态之美增文明亮色
当车轮碾碎杭城喧嚣的尾焰,沿杭长(宜)高速向西北行驶34公里,便能快速进入鸬鸟展开的山水长轴。这里拥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旅游百强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域国家3A级景区”“中国绿色发展特色乡镇”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它还因为优质独特的生态,有了一个专属的生态昵称“鸬鸟蓝”。
文明的底色,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山沟沟村下余自然村,逾千年树龄的银杏树化身当地最显赫的地标,这颗“省十大最美银杏树王”榜单上的明星,每逢金秋时节都会迎接慕名来打卡合影的众多粉丝。雅城村内“污水零直排”主题公园,将巨型现代化污水处理终端搬入地下,用处理达标的尾水浇灌花草、补充景观用水。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旧物回收等模式,让无废理念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并在全镇形成“垃圾—资源—产品”的闭环经济链,让垃圾分类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革命。

鸬鸟镇全域风景图
20年来,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一个耳目一新的“文明鸬鸟2.0”呼之欲出——以文明素质提升领衔的“八大行动”,将助力全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乡村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镇域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群众文明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
全国文明镇的荣誉,已成为鸬鸟全新的起点。未来的鸬鸟,文明是晨雾里的茶香、晚归时的路灯、孩子们追逐的笑颜,更是刻进骨子里的乡风民俗。一切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在山水田园间,慢慢长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图片由鸬鸟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