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塘”到“样板村”
解码坡塘村基层善治的“枫桥密码”
晨光熹微,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又开始了每日的村道巡查。“村里今天有调解会,咱们得提前排查风险点。”这样的对话,已成为坡塘村基层治理日常的真实写照。从昔日的“问题村”到如今的“明星村”,坡塘村用实践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千年古村的“逆袭之路”
坡塘村,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古村,因“范蠡养鱼”的典故闻名,更是绍兴莲花落的发源地。然而,几年前的坡塘,却与这辉煌的历史形成了强烈反差。违法建筑如同“补丁”般随意搭建,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不堪,被村民们无奈地戏称为“破塘”。“那时候,村里到处乱糟糟的,晚上连个像样的路灯都没有,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村民老葛回忆起往昔,直摇头叹息。
2016年,在外事业有成的罗国海回到家乡,担任村党委书记。“要把当村干部作为事业来担当,不能作为职业来谋生!”他立下誓言。随后,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走进如今的坡塘村村委会,一面墙上挂着村民捐赠的老式秤,旁边“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杆秤,正是坡塘村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
2019年,绍兴市首条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88339696在坡塘村开通。“喂,是村里的服务热线吗?我家突然停电了,能不能帮忙看看?”“别着急,我们马上派人过去!”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在热线中响起。据统计,自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听2000余次电话,内容从最初的投诉举报为主,逐渐转变为政策咨询和服务需求。
织就细密“民情网”
漫步在坡塘村老街,一面“是非墙”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墙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年来村里化解的矛盾案例,这既是村民们的“烦恼清单”,也是村庄的“和谐见证”。
2017年起,坡塘村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以往,村民找村干部办事得满村跑,如今在便民服务站就能“一站式”解决。“现在直接来这里,方便多了!”村民陈国良感慨道。集中办公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带来了意外之喜——村委腾出的办公室被改造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共享法庭等,空间得到了高效利用,村干部之间也因透明化办公,少了猜忌,多了信任。
2022年,一支由护林员、水库管理员、环卫工人等35人组成的信息员队伍悄然成立,他们遍布村庄的各个角落,如同村庄的“神经末梢”。
每周三下午,村里的便民服务站都会热闹非凡,因为“村民议事会”在这里举行。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讨村里的大事小情。有一次讨论村口道路拓宽方案,村民们各抒己见,从道路规划到施工时间,从资金筹集到后期维护,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现在村里的事,大家都能说了算!”村民老朱自豪地说。
以“公正秤”称出治理新秩序
在坡塘村,依法治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依法治村就是给村子里立规矩、给大家讲道理,大事小事都按规矩办,凡事有个章程。”罗国海说。
2019年,在越城区人民法院指导下,由法官、志愿者、村干部组成的联合调解室成立,专门攻克村里的疑难杂症。其中,一起历时8年的信访积案让人印象深刻。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多年来争吵不断,甚至多次对簿公堂。联合调解室成立后,调解员们多次上门,摆事实、讲道理,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做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长达8年的矛盾终于画上了句号。
2023年,罗国海在鉴湖法庭挂牌成立工作室,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580余起,成功率达70%。
如今的坡塘村,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罗国海坚定地说,“我们要继续深耕‘枫桥经验’,让坡塘村成为乡村振兴与基层善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