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西北图书馆事业
上虞区崧厦街道共何村大江自然村,有一处古老的民居“赵家台门”,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三开间的清式四合院。中厅三开间住宅,虽非雕梁画栋,牛腿卷篷,但荷叶伞头、粉墙黛瓦,亦显古朴典雅。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原研究馆员兼文献学教授赵鑫虎(1938—2016)就出生在这里。1961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到新疆师范大学工作,担任图书馆副馆长等职。他治学严谨,在图书馆学、文献学、近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建树卓著,为我国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
“我二哥从小读书就非常认真,看的书多,上初中时就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了。”赵鑫虎的弟弟赵鑫焕退休前是一名高级经济师,在他的记忆里,1954年,赵鑫虎初中毕业,同年考入绍兴一中高中部,并担任学习委员。
赵家育有三子一女,赵鑫虎排行老三。赵鑫虎的父亲是崧厦两家商号的账房先生,为人精明练达,通世故明事理。他深知儿女教育是家族兴旺的根本,也明白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赵鑫虎入“何氏小学”启蒙时,父母对其督教甚严。而赵鑫虎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不仅没有感到丝毫压力,反而从小养成了许多好的读书习惯。
赵鑫焕告诉记者,1961年,赵鑫虎北大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主动请缨支援新疆建设,后经校方批准,正式分配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工作。
八一农学院,是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基础上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8年划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更名为新疆八一农学院。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
当时,赵鑫虎只有23岁。因学校还在初创阶段,各种设施尚未完备,尤其是赵鑫虎所工作的图书馆条件十分简陋,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学校各级领导提交了有关图书馆功能布局、空间设计、馆藏规划、文献采购等方面的合理建议,被校方采纳。在赵鑫虎的努力下,八一农学院图书馆初具规模,为1995年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鑫虎也因此晋升为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1981年春,赵鑫虎调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凭借他在图书馆扩建方面的经验,职务逐渐晋升。1988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曾担任新疆师范大学支委委员。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成为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直至1998年退休。赵鑫虎还兼任过新疆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专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编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二
赵鑫虎不仅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员。他的学术成果先后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高科技人才系列词典》等。
上虞区乡土文化研究者金慎言告诉记者,赵鑫虎之所以被列入多部名人录,是因为他在图书馆学、文献学和中国文学研究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
在图书馆学、在新疆图书馆刊物出版及学术研究等方面,他为西北五省区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他不仅在新疆师范大学任文献学教授,还在自治区几所大专院校讲授《目录学》《图书分类学》《科学文献检索》等多门课程,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与敬重。
赵鑫虎还撰写了《试论著者号码的方向和道路》《在我国图书馆中实行系统分析刍议》《从实践谈文摘工作》《书目控制的对象和本质问题初探》等论文和译文4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转载,其中不少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1999年,赵鑫虎发表论文《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展望》,通过对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评价,提出这些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阐述了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描绘了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蓝图。
赵鑫虎多次参加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1991年7月20日,他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发表论文《为清末“谴责小说”正名刍议》,受与会者好评。晚清时期,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此名沿用了70多年,赵鑫虎为其正名——不是“谴责”而是“暴露”。
赵鑫虎曾主编《新型维汉常用词典》《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辑)》等,参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大辞典》《元曲百科大辞典》《中国上古诗歌百科大辞典》《元明清诗歌百科大辞典》四大部工具书。译著《中国“词”的诗体转变——从后唐到北宋》《论“九命奇案”在写作时序安排上的特征——西方的影响与本国的传统》《论孽海花的戏剧结构》等8部海外著作。
金慎言说,赵鑫虎虽身在新疆,但常常牵挂着故乡上虞,1996年8月21日,他将自己参编的《元曲百科大辞典》等文献,计21种21册,捐献给上虞图书馆。家乡人民也时刻惦念着这位在外游子,将他的名字和学术成就编录在《越中名人谱》《上虞名人录》《崧厦镇志》等中。赵鑫虎于2016年5月15日因病不幸逝世,安息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他毕生为西北的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