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台州

从模具学徒到“大国工匠”

王光挣:与台州汽车制造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5-04-30 17:23:26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李 平

王光挣在检修汽车模具。 (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模具冲压车间,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随着冲压模具起落咬合,金属板材在模腔中被压制成各种形状。

  “这些金属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是汽车的外壳。每当听到吉利新出的车型被消费者认可,我心中就会有一种骄傲。”51岁的王光挣是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模具班班长。

  虽然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高级技师、“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全国机械工业“技能标兵”等一长串荣誉头衔,但对于入行30多年王光挣来说,他的自我定位始终是模具生产的一线工人。每获得一份荣誉,他就更加坚定地在模具世界里精耕细作。

  “荣誉是对我的肯定,但更是对我的鞭策。”王光挣深感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使他得以持续学习与实践,并在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技能。

  在毫厘之间锤炼技艺

  走进以王光挣名字命名的技能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奖状和奖杯,从公司到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记录了他从一名普通模具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的辉煌历程。

  在众多奖状中,摆在中间的是“全国机械行业和职业技术院校首届模具工职业技能竞赛冷冲模组个人竞赛一等奖”。在2010年的这场比赛当中,王光挣以“0.01毫米”的极高精准度一举夺魁,并被授予全国机械工业“技能标兵”的称号。

  这是王光挣最珍视的一张奖状,更是他定位职业生涯的重要航标灯。

  “20多年前,刚进入公司,我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个普通模具工人了。”这次全国大赛,让王光挣意识到自己可以超越平凡,也让他看到了自己在模具领域的无限可能,并激励着他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0.01毫米的精度,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5,或者一张普通A4纸厚度的1/10左右,在模具工业里相当于航天级别,属于最高水平。

  “汽车模具看着是笨重的铁疙瘩,但在生产中,内部差个一丝一毫都不行。随便一根头发丝的误差,就会在汽车部件表面留下痕迹、缺陷。”王光挣介绍。

  比赛中的“0.01毫米”提升,自然不是赛前短暂突击的结果,而是王光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模具生产一线,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练就的扎实基本功。

  “刚入行做模具的时候,基本是手工操作,一开始经验不足,和其他老员工比,返工很多。”不服输的王光挣下定决心,苦练技能,白天在车间里跟师傅请教,晚上则埋头研究模具图纸和技术资料,有时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他会钻研到深夜、手掌练到起泡。

  也正凭借着这股子钻劲和韧劲,王光挣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而今车间内两百多套模具他了如指掌,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他手上就能迎刃而解。

  与台州汽车制造共成长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在临海下线,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制造汽车的先河。彼时,在深圳电子设备厂当模具工的王光挣听闻消息后,倍感自豪。

  2000年,在知晓快速发展的吉利急需各类技术人才时,王光挣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汽车制造业的好奇,毅然返乡,加入了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然后从一名普通学徒工一路成长为如今的吉利集团首席工匠。

  “我很荣幸能加入吉利,一直干到现在,参与并见证了汽车制造业的提升。”在台州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王光挣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王光挣在企业汽车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质量及项目攻关改善管理工作上不断取得突破,持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模具班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吉利汽车的品质提升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加速发展,各主机厂新车型开发及更新迭代的节奏不断加快。为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王光挣带领团队针对汽车模具进行通用化技术应用研究。

  “一辆车需要上千个零件,4个车门外壳就需要20套模具。以往更换一个车型,就需要重新开发模具,整个周期需要1年多,成本要1600万元左右。模具通用化技术应用,就是把模具发生变化的地方用相配的结构进行替换,实现对旧模具的再利用。”王光挣介绍,因为模具的精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如何保证模具镶块等配件替换之后整体精度不受影响是该项技术的难点。

  “我们往往需要4个月左右调试精度。但相较于重新开发模具,这个时间还是大幅缩短的。”仅对FE-5B车型新老模具的通用化创新改造中,王光挣团队就为企业节省了开发成本1000多万元,并为新车型抢占市场节约大量时间。

  以身为标传薪递火

  工作室外,摆放着两张巨大的桌子,桌面上摆放着数块未完全加工的车身铁皮,旁边印有模具加工和检验的操作流程——这是王光挣平时教学、传授技艺的场地之一。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王光挣始终将“传承”视为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2018年,台州市“王光挣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一个人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工作室就是把一群人聚集起来,大家一起提升,一起攻关,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并收获自身的成长。”在王光挣看来,工作室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企业内树立一个技能成才的标杆,为一线工人找到通往出彩人生的方向和通道。

  因此,王光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周围的同事,手把手指导如何操作模具机床,如何检测模具的精度,如何应对模具生产中出现的故障;遇到难题时,团队更是一起研究探讨,寻找创新改善之法。

  工作之外,他还担任了吉利汽车技术学院的兼职教师,被台州市技工教育集团聘为产业教授,经常走进学校和其他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制造行业,不畏困难,精益求精,传承工匠精神。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已经成为公司培养模具人才的重要基地,挖掘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模具技能人才,还有不少人已经走上公司技术管理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他的徒弟张琪俊更是在他的指导下,获得了首届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多年来,工作室团队连续多次获得集团优秀班组、标杆班组称号,以及被省、市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等,2024年,更是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国家对制造业越来越重视,年轻人不管做哪一行工作,只要专注用心地去投入,做好本职工作,都会有收获,赢得社会的尊重。”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王光挣为年轻人送上了寄语。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