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要闻

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20周年全省巡演启动仪式在杭举行

“钱江浪花”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5-04-29 14:03:24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何冬健

  4月28日晚,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下称“钱江浪花”)20周年全省巡演启动仪式在杭州运河广场举行。

  来自全省的文艺大咖、新秀使出浑身解数,让运河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开场舞蹈《盛世鼓韵》以明快的节拍、铿锵的曲调,带观众领略鼓的风韵;杂技《膳房斗技》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与高难度的技巧融为一体,让台下的男女老少乐开了怀;反诈主题情景剧《别想骗我人民币》,以风趣幽默的表演引来掌声喝彩声一片,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反诈常识。

  如今,“钱江浪花”走过了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1000多个乡镇(街道),演出超5000场,惠及观众人数超1000万。

  在今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提出擦亮新时代“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惠民品牌。

  这朵激荡了20年的浪花,为什么还要继续向前奔涌?

  演出队伍代代传承,“钱江浪花”的演出准则始终不变:在基层采风,在基层演出,请百姓“审稿”。

  团里珍藏着一份宝贝:一个铺满了31面锦旗和100多封感谢信的大箱子。这是给新入团演员展示的“第一课”,也是“浪花们”不竭的动力之源。

  “你们的演出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次文化盛宴,也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给“钱江浪花”的感谢信中写道。

  钱江浪花艺术团常务副总经理周洁还记得,2023年,“钱江浪花”为师生们带来演出后,一位老师悄悄来到后台和他们商量:“台下还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能不能在下次演出时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没过几个月,“钱江浪花”再一次登上该校舞台。这一次,演员们带来了自己制作的字幕条,台上的唱词、场景介绍等可以实时投在屏幕上。周洁观察到,几位听障的学生在精彩段落,都激动地拍着手。

  有人问,互联网时代,人人皆可在手机上享受丰富的文化节目,送戏下乡还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27岁的演员胡绍军感慨,“想不到老百姓这么喜欢。”

  全国首个反恐主题情景剧《临安府危机》、科普情景剧《加油!科学+》、历史轻喜剧《唐伯虎点秋香》、体现画家吴昌硕一生的音乐剧《大哉吴昌硕》……近年来,“钱江浪花”创作的一系列小而精的作品,富含文化味、与生活贴近,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

  2024年,儿童剧《我的科学梦》在舟山演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询问“能不能加场”“孩子们能不能学”……巡演加了场次,依然供不应求。“今年5月,我们将走遍舟山的乡镇、街道,回报当地观众的期待。”胡绍军说。

  这样面对面与群众互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比起在电视或手机上看文化节目,距离更贴近、情感更温暖。

  时代在发展。“钱江浪花”的舞台从流动大篷车换成了农村文化礼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在全省建立,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享受文化服务……

  “浪花”也在进化。在当晚的巡演启动仪式上,“钱江浪花”宣布,接下来,将创新演出形式和传播方式,增强互动体验。在演出形式上勇于探索创新,充分利用现代舞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打造更加富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演出效果。同时,注重互动交流,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演出中来,增强他们的文化体验感和获得感。

  在传播方式上,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推广、社交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让“钱江浪花”的文化魅力传播得更远更广。

  周洁认为,“浪花”奔涌的前方,始终是作为“审稿人”的百姓。她说:“用与时俱进的文艺节目服务老百姓,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