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观园》全国巡演在即 离不开这位六旬作曲家
“张灯结彩鼓乐喧,火树银花不夜天……看得我目瞪口呆连声叹,端的是宫廷气概皇家尊严……”杭州剧院的舞台上,两个宝玉全情投入地唱念做打,台侧,全剧唱腔设计、一级作曲刘建宽轻轻地捻着拍子跟唱。这是越剧《我的大观园》开启全国巡演前在杭州的最后一场演出,也是《我的大观园》唱段修改后首次大范围演出。一段唱毕,观众连连喝彩,这位64岁的幕后操盘手才放心离开。

两个宝玉跨越时空的对话。记者 徐雨阳 摄
从司鼓到作曲与越剧结缘40余年
1977年10月的一个下午,彼时正在宁海中学上高一的刘建宽被老师干富伟急匆匆地从操场叫回教室,接受浙江艺术学校时隔多年重启的全省招生。“那时候我会拉胡琴,算是校内的文艺骨干,但是对越剧演奏几乎没有概念。”刘建宽回忆,经过几番视唱练耳,15岁的他成为浙江艺术学校越剧音乐班首批11名学员之一,分到司鼓专业,就此与越剧结缘。

刘建宽的入学一寸照。受访者供图
在刘建宽的印象里,专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作曲老师周家雄。“我上学那会儿,不仅学打鼓,和演奏相关的技能都要学一点。上学第三年,周老师到班上教我们作曲指挥,他讲的和声、辅调、变调,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刘建宽说,每个周末周老师都会把自己和几个热爱作曲的同学叫到家里“开小灶”。“不但不额外收学费,还让师娘给我们几个半大小子烧饭改善伙食。”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师娘的体贴关爱,让刘建宽的心里就此埋下作曲的火种。同年,学校一起组织观看《红楼梦》越剧电影,银幕上情绪饱满的唱腔念词让他坚定了从事越剧的信念。那时的刘建宽应该想不到,这惊鸿一瞥,为44年后他操刀越剧《我的大观园》埋下伏笔。

刘建宽在指导青年越剧演员的演奏技巧。受访者供图
5年艺校生涯结束后,刘建宽被分配到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他凭借对作曲的热爱和自身努力,198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系统学习作曲技巧。毕业后的30余载职业生涯中,从越剧曲目到民乐演奏,刘建宽的曲作频频获奖,并在2003年加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年来,他为小百花操刀了新版越剧《梁祝》、现代戏《钱塘里》等10余部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原创剧目和经典传承剧目,直至2021年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退休。
操刀《我的大观园》传承与破局巧妙平衡
在越剧圈,一直都有“吴侬软语刀,句句见风骨”“腔为戏魂,板眼传神”的说法,唱腔是否精良直接关系到一部戏叫座与否。2023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立项重启越剧《我的大观园》,主创团队一致决定,大胆抛开传统,重新创作剧本。这时,谁来把控全剧唱腔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浙百团团长蔡浙飞第一时间想到邀请刘建宽出山操盘唱腔设计。原因无他,在浙百任职期间,刘建宽一直在探索越剧传承与创新的边界,他最为擅长在传统越剧曲调基础上,融入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现代作曲技法加以创新,使唱腔旋律流畅、细腻动情。这也正是《我的大观园》想要呈现给更多年轻观众的演出效果。

贾宝玉与十二金钗的唱腔各有特色又相辅相成。记者 徐雨阳 摄
刘建宽欣然接下了这份充满挑战的任务,为全剧近40个唱段开启长达一年的创作磨合。“整部戏里,宝玉的创作难度最高,尤其是哭灵的唱段,创排期间陈丽君(青年贾宝玉扮演者)基本上每次彩排完都会找我讨论唱腔感觉,有时灵感来了,甚至半夜还会用微信沟通。”刘建宽哼唱起全局最高潮《宝玉哭灵》,他说操刀《我的大观园》让他对越剧创作又有了更新的思考,“我给自己定了3个创作原则,符合剧本内容情绪、适合演员唱腔审美、能够展现导演意图,把自己放进本子里,而不是局外人。”
这三个原则,在宝玉唱腔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演员陈丽君的唱腔以传统越剧尹派为基础,融合清亮与柔美特质。刘建宽通过在唱段中加入评弹元素,让陈丽君的声腔与角色深度绑定,构建从天真到哀婉再到爆发直至归于虚无的悲剧层次。前期清板唱腔如古玉沁水,高潮快板似金石迸裂,即便是普通观众也能感受到情绪的层层递进。

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华侨特意回国观看《我的大观园》,并为演出录制祝福视频。记者 徐雨阳 摄
事实证明,整个主创团队的精心打磨和演员的精彩表演收获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我的大观园》自今年1月份首演以来场场爆满,90后观众占比超过6成,也让越剧实现了和年轻观众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