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文明乡风润乡土 示范圈带绘新景
四月东阳,文明新风浸润乡野。在葛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73位耄耋老人共聚长寿宴,91岁的葛德忠以一曲《梁祝》赢得满堂喝彩,演绎孝老新风。与之隔街相望的蔡宅古巷中,村干部蔡国龙将百年家训娓娓道来,引得往来游客驻足聆听。这一幕幕,是东阳市创新构建“文明乡风示范圈带”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文明村的葛宅村和省级文明村的蔡宅村,现已成为东阳文明乡风建设的“样板村”。当地通过“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文化传承铸魂育人、区域协同聚势发展”三维联动,串联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乡风示范圈带,以文明乡风彰显文明新风。

蔡宅村村内一隅
移风易俗树新风
“有什么需要,你们尽管说。”在葛宅村,村监会主任葛茂荣带领评议队伍开展挨家挨户走访。每到一户,他们仔细查看老人居住环境,耐心询问饮食起居,认真记录子女尽孝情况。每月一次的走访,既是监督也是服务,如今孝老爱亲在葛宅村已从口号化作家家户户的行动。
与此同时,蔡宅村的“蔡嫂服务队”同样步履不停。30余名妇女骨干穿梭街巷,十余年如一日开展志愿服务,或是清理道路杂物,或是调解邻里纠纷,成为乡村和谐的守护者。
近年来,东阳市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助力两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葛宅村创新推出“孝行积分制”,将日常照料老人、添置生活用品等行为量化考核,通过每月走访调解矛盾、帮扶“空巢”老人,让孝老风尚蔚然成风;蔡宅村则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文明婚丧操办规定》,有效降低婚嫁成本,并依托村规民约成立“蔡嫂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两村还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激活村民自治活力。葛宅村家家户户参与“美丽庭院”创建,蔡宅村通过“红黑榜”公示制度凝聚治理共识。此外,“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道德评议会等活动持续开展,让德治精神深入人心,绘就出文明乡风的新画卷。

葛宅村举办集体祝寿活动
文化传承润民心
走进葛宅村,浓厚的“孝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该村已连续八年举办孝文化活动,吸引周边村民纷至沓来。儿女们端来清水,为父母仔细洗脚……去年的孝文化活动现场,10组家庭上演了感人温情一幕。现场,有村民直言:“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他从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蔡宅村则以“孝之路”为主线,精心打造家风教育场景。漫步古街,两侧整齐排列的家训旗杆格外引人注目,每一根旗杆都写着不同字体的“孝”字,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在去年该村的常规活动,“带着家训去参军”的活动现场,新兵刘星吉从父亲手中接过一笔一划书写的家训,郑重地与入伍通知书一同收进行囊。“家训不仅是我军旅生涯的精神寄托,更是指引我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明灯。”多年来,已有数十名青年带着家风嘱托踏上军旅之路,让优良家风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蔡宅村开展带着家训去参军活动
据悉,在文明乡风示范圈带建设中,东阳市深挖葛宅村与蔡宅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家风家训为根基,以非遗活化为路径,让圈带独具特色。葛宅村依托“孝义”主题公园建成的童学馆,已成为热门研学实践地,每年吸引上万名学生在此学习传统礼仪,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葛宅村退休校长葛希忠义务担任讲解员,为游客讲述文化故事。蔡宅村四维堂内,敬老礼仪不定期举行,老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在庄重仪式中感受尊崇。同时,端午游园会上,蔡宅高跷、水龙等非遗表演和包粽子、编五彩绳等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令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交融。
从家风家训的代代相传到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葛宅村与蔡宅村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让这条文明乡风示范圈带浸润民心的精神长河。

蔡宅村端午游园会踩高跷表演
示范引领促共富
文明乡风示范圈带建设不仅滋养着乡土文化,更成为驱动两村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去年,葛宅村里巧妙将传统建筑与现代业态结合,打造了“燊·蘭桥”咖啡馆。开业以来,这家充满江南韵味的咖啡馆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朋友圈顶流”。与此同时,村里的葛巾工作室也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工作室负责人葛锦娅有30余年裁缝经验,她组织、培训了20多名妇女,用葛巾制作包包、书皮、茶包等,从画板、裁布到刺绣,都是纯手工。葛宅注册了“葛巾”商标,还种植了5亩棉花,让学生体验采摘、织布、制作过程,打造集设计、开发、销售、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依托这些特色产业,2024年葛宅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文旅贡献率达70%,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机。
蔡宅村同样借力文明乡风,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恢复“一里九桥”景观后,村里连续举办九届端午游园活动,特色小吃摊位前排起长队。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蔡宅村特色小吃产业年收入有所上涨,2024年集体经济也突破200万元,古村迎来发展新机遇。
群众参与是两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动力。在葛宅村,村民自发参与系列活动,助力村庄发展。蔡宅村则组建“文化讲解团”,由熟悉村史的村民担任讲解员,为游客讲述家风故事与村庄历史,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这些来自群众的力量,让文明乡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东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深入挖掘家训中的清廉元素,培育“文化+旅游+研学”新业态。通过拓展研学课程、开发清廉文化旅游线路等举措,让文明乡风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葛宅村内的“燊·蘭桥”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