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春日绘新卷 忙趁东风放神舟
——写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新华社发(韩启扬摄)
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史册又翻开新的一页——
17时17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10分钟后,3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进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州春日绘新卷,忙趁东风放神舟。
这一次,是神舟飞船第20次叩问苍穹。
这一天,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路,是中国人问天求索、迈向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
为国出征之路
这是陈冬第三次走过问天阁前的出征路。
从神十一乘组航天员,到神十四乘组指令长,再到神二十乘组指令长,47岁的他用15年时间做了两件事:飞天和准备飞天。
欢送的人们发现,比起2016年第一次飞天时,他的鬓角添了少许白发。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您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陈冬。”
“航天员陈中瑞。”“航天员王杰。”
“出发!”
出发,这是中国航天员第15次为国出征。自2003年杨利伟从此地出发,他们领受的都是同样的命令。
出发,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熟悉的号角。不管通往天宇的道路多么艰辛,他们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
与陈冬携手出征的陈中瑞、王杰,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这批航天员主要为空间站运营阶段的飞行而准备,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如今的航天员训练,涵盖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等基础理论,航天器姿态控制、手控交会对接等各项操作技能,正常飞行程序、应急飞行程序等模拟训练,还有贯穿航天员整个职业生涯的体质训练、心理训练及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攀登,永不止步。
时至今日,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出征太空,圆满完成10多次载人飞行任务,20次空间出舱活动,5次太空授课。
托举梦想之舟
寥廓的戈壁滩铺展出硬朗平直的线条,犹如最好的弓弦。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缓缓打开,高约58.3米的长征二号火箭托举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箭在弦上。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也是从这里出发,遨游太空21小时后返回地球,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伴随火箭撼天动地的轰鸣,神舟二十号直冲九霄。整整20艘神舟飞船,在26年间接续飞赴太空。
今年3月,作为神舟十九号应急救援飞船的神舟二十号解除待命,飞船系统全面开展质量确认,确保飞船质量受控,实现发射场阶段零故障、零缺陷、零疑点。
“火箭系统进行了20余项优化改进,在可靠性提升方面,全箭可靠性指标0.98,安全性指标0.997。”“90后”火箭工程师陈牧野介绍。
空间应用系统专家仓怀兴以十分风趣的语言介绍了神舟二十号上行的空间科学实(试)验——
斑马鱼“再上”空间站,它虽然小,但跟人一样是脊椎动物。这一次旨在破解制约人类长期太空生存的问题。
空间站将迎来“新精灵”涡虫,这个或许大家更感兴趣,研究成果可能帮助人类克服细胞老化、延缓衰老。
探寻链霉菌的“开疆扩土”能力,将为构建地外生态,例如火星生态,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东方红,太阳升……”
1970年4月24日,一首悠扬的旋律从宇宙中传来,“东方红一号”卫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55年后的今天,神二十乘组再探天宇,在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接力前行。
(据新华社酒泉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