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给秀洲带来了什么?




图片由秀洲区委宣传部提供
农民画,是流淌于岁月里的生活颂歌,它裹挟着泥土的质朴芬芳,在艺术的舞台上缓缓舒展。4月20日,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周暨双年展系列活动在秀洲区启幕。作为全国性文化盛会,此次活动不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更精心打造了品鉴交易会、文创市集等多元互动场景。
这场汇聚艺术创作、市场交易与文化体验的盛会,为秀洲这片土地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与机遇?
拓展文化交流的版图
当从92个创作地近7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200幅民间绘画精品齐聚双年展,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
“这幅画藏着我童年挖笋的欢乐时光”“送嫁的热闹场景传递着最质朴的幸福”“草原藏戏是丰收时节的最美赞歌”……双年展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画乡的创作者们以人文交流互鉴为背景,畅谈自己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鲜活思考,探讨创作感受。从创意到落笔,从关注自身表达到跨形式创作,大家在观点碰撞中寻求着新的思路和灵感。
油车港镇农民画画家张雪琴的作品《送嫁》是本次展览的代表性作品。“画布正中,凤冠霞帔的新娘坐在花轿中,空中有一台正在拍摄的无人机,记录下所有的甜蜜和美好。”张雪琴说,传统的中式婚礼和现代科技的碰撞,给她带来了创作灵感,于是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现代新农村生活变化的美好画面。看着展厅内其他风格各异的作品,张雪琴感慨,这里的每幅画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样的文化对话十分珍贵。
双年展不仅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平台,更是全民的艺术狂欢,自开展以来就迅速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许多人看后表示“艺游未尽”。观众朱晓莉带着女儿驻足画前:“色彩明快鲜活,还融入了蓝印花布、剪纸等传统元素,连小朋友都看得入迷。”来自海盐的万涛平一家更是专程驱车观展:“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艺术盛宴,太值了!”从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来看,除了作品数量多、品质高之外,农民画作品特有的明快色彩和饱满构图,使双年展现场成为年轻人绝佳的拍照“出片地”,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传播。抖音平台上,网友“晨晨的碎碎念”直接向网友喊话:“五一假期,带孩子来看展吧!”
文化热度升温,文化版图拓展。随着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研究院和协作机制办公室的双双落地,以及与重庆綦江、西安鄠邑、海南三亚、上海金山等全国画乡共同发起建立画作共建机制,秀洲的文化影响力持续攀升,在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中,为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撕开农民画产业的“破局口”
“16幅,4万元!”当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品鉴交易会的成交数据定格,这个看似普通的成绩单,背后蕴藏着一次农民画产业化的全新探索。
长期以来,农民画产业化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发展瓶颈,秀洲借双年展之机,用一场突破性的实践开启了民间艺术向文化经济转型的新探索。品鉴交易会上,专业讲解将画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相关企业、协会、画廊、艺术爱好者等现场展开品鉴、交流与交易。
秀洲农民画画家杨掌荣的作品《流蜜的小河》成功售出,他的妻子丁巧英也有3幅画作被买家收入囊中。“我今天还和朋友打趣,说老丁现在可‘会赚钱’了!”杨掌荣的惊喜背后,是无数基层创作者对产业化路径的热切期待。这种实打实的收益,将转化为农民画画家更旺盛的创作热情。
在嘉兴市秀洲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玲看来,搭建专业交易平台,既拓宽了农民画画家的收入渠道,助力他们增收致富,又能推动农民画产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更大的突破发生在数字领域。在此次双年展开幕仪式上,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嘉兴分中心落地,数字文化资产保护转化项目同步上线,为农民画产业装上了“数字引擎”。秀洲农民画画家冯云青创作的《江南水乡·蚕花盛会》作为嘉兴首款农民画数字文化资产挂牌交易,1500份数字藏品以每份99元的单价瞬间售罄。
“线上交易打破地域限制,让农民画真正具备了文化资产属性。”浙江文化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版权中心负责人邱琳表示,该平台上线后,可对农民画等特色文化进行IP确权和产权交易,进而赋能文化产业升级。今后还将通过系列化、主题性的方式,推动农民画在不同产业中得到应用,实现文化资源升级。
这场从线下到线上的多维探索,正在重塑农民画产业的发展逻辑。未来,秀洲农民画不再局限于展览馆的墙面,而是通过文创产品走进生活场景,借助数字平台触达更广阔市场。从16幅画作的成交到数字藏品的火爆,看似微小的起点,实则是传统艺术向现代文化经济转型的关键一跃,为破解农民画产业困局提供了可复制的“秀洲样本”。
叩开年轻人的文化心门
传统艺术要如何更好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油车港镇胜丰村举办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文创市集,就以“可看、可触、可带走”的创新形态,叩开了年轻人的文化心门。
从绘满稻作丰收图景的陶瓷摆件,到印着江南水乡纹样的帆布包,全国各地画乡的文创产品齐聚胜丰村,每一件商品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载体。游客漫步于水色氤氲的胜丰村,指尖触碰着民间艺术的温度,在购物与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读懂了农民画的鲜活生命力,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秀洲农民画摊位前,00后姑娘王琳将一套文创文具收入囊中。“以前总觉得农民画离生活很远,这次能把艺术‘捧’回家,摆在书桌前,每天都能欣赏,还能使用,这种感觉太棒了。”她兴奋地分享道。像王琳这样的年轻消费者不在少数,以农民画为设计核心的明信片、冰箱贴等创新产品,让秀洲农民画以文创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表达文化认同的新载体。
这场市集带来的,不仅是消费模式的革新,更是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激活。通过将艺术创作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农民画从静态展览品转变为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商家与消费者的高频互动,更催生出创新灵感的“孵化器”,让传统艺术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如果说文创市集是接地气的大众狂欢,双年展开幕式上的秀洲农民画华服秀则掀起了一场破次元的时尚革命,40套以秀洲农民画元素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华服惊艳亮相T台。“原来农民画还能这么时尚!”现场观秀的00后小林发出感叹,并开始去了解农民画背后的故事。这种由视觉震撼引发的文化思考,成为传统艺术破圈传播的生动写照。
从文创市集到T台走秀,秀洲以“艺术+消费+体验”的创新模式,成功搭建起传统艺术与年轻群体的对话桥梁,让农民画从展览馆走进生活日常,更在文化传播、产业升级、审美培育等维度释放出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