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狗狗文明“如厕”!南湖区首个社区“宠物公厕”上线
早上九点,南湖区新嘉街道清河小区居民张阿姨牵着宠物狗“球球”,缓步踱向中心广场木质围栏围合的绿植角,当宠物狗熟稔地踏上人造草皮的瞬间,她已从“宠物便便箱”中拿出手纸和垃圾袋。“现在‘球球’认准了这个‘卫生间’,我终于不用在绿化带里‘寻宝’了。”张阿姨笑着打趣,手中的动作干净利落。

这个被居民戏称为“汪星人驿站”的所在,正是南湖区首个由社区主导的宠物公厕。
记者了解到,在拥有2125户居民的清河社区,登记在册的宠物犬已逾百只,辖区居民在日常遛狗时,狗狗突然“就地解决”是许多养犬人遇到的尴尬事。尽管大多数居民会主动清理,但仍有部分粪便遗留,影响小区环境,“遛狗不清粪”的治理难题不时引发邻里纠纷。
在社区党委书记贺亚利的工作日志里,仅2024年第三季度就有3起相关投诉。经实地调查后她发现,约有一半的宠物粪便集中在中心广场附近的绿化带里。
“既然狗狗有固定‘社交路线’,我们何不为它们打造专属‘服务区’?”贺亚利表示,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清河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联合物业,以“微改造、微配套、微创意”为抓手,推出全区首个由社区主导的“宠物公厕”项目,通过1.5平方米小小的改变,树立文明养宠新风尚。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位于小区中心广场附近、由闲置空间改造的宠物公厕颇具巧思:铺设人造草坪、设置引导牌,方便宠物“如厕”后主人及时清理。醒目的标识牌上不仅标注“宠物公厕”,还附有文明养宠宣传标语,提醒居民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设施建好,维护更要跟上。清河社区与物业协商,将“宠物公厕”纳入日常保洁范围,每天定时清理、消毒,确保干净无异味。同时,社区在公厕旁增设了宠物拾便袋取用点和专用垃圾桶,方便居民随取随用。

“目前,社区每天早上会对‘宠物公厕’进行清理消杀,每周补充50个拾便袋,设施试运行一周以来,小区公共区域犬只粪便残留量下降40%。”贺亚利介绍,一个小小的“宠物公厕”,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微创新”,更是居民共建共享的生动体现。作为全区首个由社区主导的宠物公厕项目,清河社区通过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未来,社区还将根据居民反馈,优化“宠物公厕”的布局和服务,并计划在遛狗集中区域增设多个“公厕”点位,用有温度的“微变革”,书写人与宠物和谐共处的城市文明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