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湖州

张旗德:一锤一凿“守”旧甏

发布时间:2025-04-25 11:53:14 来源: 湖州日报 记者 邢诗瑶

张旗德正拿着锤子和凿子修补破甏。

  走进位于南浔区的练市酒厂,酒香扑鼻,老屋斑驳。厂房深处,陶甏如墙般堆叠,密密匝匝,“叮叮哐哐”的敲击声从甏堆之间传来,59岁的张旗德弯着腰,手握小锤,一锤一凿,修缸补甏,坚守了42年。

  修缸补甏,是江南酒文化孕育出的一门传统手艺,兴于实用,贵在匠心。张旗德是绍兴人,17岁拜师学艺,学成后便走南闯北。1990年,他来到练市酒厂,“老板好、活又多、待遇也不错”,一留至今。

  酒厂里,常年有四五百口大缸,50多万个酒甏。张旗德的工作,就是从这些成千上万的缸甏中,挑出那些藏着裂缝的,再一一修好。秘诀是什么?他笑着指了指耳朵:“听音辨别。”拿锤轻轻敲击,声音清脆为好,若发“开声”,多半藏着裂缝。这门本事,是几十年锤炼出的“独门秘籍”。

  找出问题甏后,他用小凿子沿裂缝加宽。力度拿捏极其重要:太轻,裂缝处理不彻底,修补材料吃不进去;太重,又可能直接把缸敲碎。凿好缝后,他吹去粉末,填入调制好的环氧树脂。“这些甏得先晒干清洗过,不然树脂补不上。”张旗德边说边将一口刚处理完的甏搁置在一旁。若裂缝太大,他还需“打襻”,用铁钉加固,每一步都需细致入微。

  从传统铁砂混盐水配方,到使用树脂等材料,修补效率显著提高。如今,修补一个缸甏,快的几分钟,复杂的要十几分钟,一天80只左右是常态,碰到棘手活,有时半天只修得一只,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他说自己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那些等着修的甏,是宝贝,得赶紧抢救”。

  陶土烧制的缸甏是“活”的器物,它们会“呼吸”,会吸收酒或酱油的香味。用得越久,香味越足。“新的酒甏,哪比得上用了几十年的?”张旗德语气里带着敬意。对他来说,那些静静堆放的缸甏,都是有生命的老物件。

  一把小锤、一把凿子、几根铁皮条,还有那条跟了他几十年的长凳,是他全部的家伙什,早已被磨得锃亮。张旗德常说:“这点活计靠的是手感和心劲。”手感来自经验,心劲源自热爱。

  “救一只老甏”的惜物之心,不仅延续了岁月的沉香,还为酒厂节约了开支——修补成本仅为新甏的四分之一。这份勤俭节约的传统、因物施艺的智慧,在现代化进程中,尤显珍贵。

  厂里现在有3位修甏师傅,张旗德是干得最久、经验最丰富的一个,自称“是缸甏堆里蹲出来的”。他曾带过几个徒弟,却都因苦累离开。“现在年轻人不愿学这门手艺,觉得又脏又累,学会了也没地方施展。”他说得坦然,却也有些无奈。

  缸甏会老,匠人亦然。可张旗德没想过停下,“我只要还能蹲得动,就继续修下去”。话音未落,他又俯身去找下一只破甏。夕阳斜洒,金光穿过甏堆,他的身影缓缓隐没其间,只留下那熟悉的“叮叮哐哐”,在老厂房中回荡不息。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