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衢州

衢州市作协副主席周华诚——

窑火重燃,让乡村“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5-04-21 16:46:46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周华诚

  重点结对村: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

  每到节假日,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游人如织。“面包窑”前,游客迫不及待要尝一尝新鲜出炉的美味;“窑书房”里,客人静享乡村半日的静美时光;“窑书房”外的草坪上,帐篷、天幕错落排开,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两座“石灰窑”变身“面包窑”和“窑书房”,一个“石灰村”变身“网红村”,这是我作为省文化特派员扎根结对村写就的“文章”。

  入村前,我就了解到,坐落在三衢山脚下的路里坑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石灰村”。上世纪90年代,村里有百余座石灰窑,窑火不熄,满山的石头在烈焰中化作生财的石灰,村民富了口袋,青山却蒙了尘。2005年,路里坑村陆续关停石灰窑,窑火熄了,村里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后来,三衢山被改造为旅游景区,游客的到来让不少村民捕捉到乡村旅游的商机,在家中开设起农家乐。近几年,村里还组建起乡村运营团队,布局起主题民宿、特色咖啡馆等新业态。

  入村后,我跟着当地干部开始“走村”,一个转型后的村庄具象化地展现在我面前:11幢闲置农房被改造成“三衢诗集”精品民宿,老旧羊棚被改造成羊棚咖啡馆,总占地面积121亩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露营平台,还有天然溶洞被打造成岩洞自然餐厅。

  我很欣慰,这个村子在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期后,仍然在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我在思考,对于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来说,如何能在业态中植入文化内涵,树立村庄文化品牌,推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从而催生更多的消费场景,汇聚更多的人气活力,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就像写文章要先确立主题,立意先行,文章自成。我深知要做好结对村的文章,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挖掘并形成主题。通过深入走访,我渐渐有了思路,这里曾是典型的“石灰村”,有着独特的矿山文化,何不围绕这一文化打造景观,实现“矿区”变“景区”,也留住常山人对“石灰村”的乡愁。

  村里有两座荒废20多年的石灰窑,站在石灰窑前,仿佛还能看到灶顶袅袅的轻烟,黑黑的窑洞,见证着村子昔日的热闹与繁华。石灰窑承载着独特的矿山文化,我要让窑火重燃!只不过,里面堆的不再是石灰,而是面包和书籍:一座成了“面包窑”,与一般烤箱不同,它带着烟火气,烤出来的面包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口感很不错;另一座则是“窑书房”,顶部空间改造成地质科普空间,以及一座尖顶书房,让人享受阅读的静谧。

  今年初,村里举办“我们的路里坑不灭的窑火”开窑仪式,不灭的窑火象征着文化带给乡村的生命力。有了新的文化业态,还需要推广。我又联动文联、作协等部门,在村里开展“益路童行赋能成长”亲子研学实践活动、“春耕食春学农”文化体验活动等。

  如今,路里坑村已经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游憩的向往地、中小学生的研学地、年轻人打卡的目的地。今年以来,村里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0余万元。

  看着窑火重燃,村子“火”起来,我和村干部、村民打心眼儿里高兴。未来,我会继续和他们一起,以路里坑这个小村为样本,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推动资源整合,塑造文化品牌,以文旅融合带动相关产业,以创新思维助力村庄可持续发展。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