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制度关怀让快递小哥“慢下来”
最近,普陀“共富方舟·惠民行动”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以舟山市普陀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作为服务点位,有针对性地为饿了么、美团、申通快递、顺丰速递等多家公司的约150名骑手,集中开展了一场骑手健康体检专场暖“新”志愿服务。一场专属体检,让小哥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但也折射出这个新就业群体的诸多艰辛和不足。多些制度关怀,让快递小哥“慢下来”,一切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暖“新”行动有温度,行业自强须跟进
近年来,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暖“新”日益升温,队伍庞大的快递小哥自然是受关照的重点人群。去年以来,光是市场监管部门就在全市建起100余个“骑手暖心驿站”,解决外卖小哥“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另外,快递小哥参加疗休养之类的新闻也偶有见诸报端,虽然名额有限但也每每让人心中一暖。
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温暖,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暖“新”行动改善着快递小哥的工作生活境遇,也增进着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次普陀开展的“共富方舟·惠民行动”,更让小哥们享受到“家门口”的免费体检。接下来,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将依托“蓝海红帆·舟新治理”系统,加快对新就业群体的赋码认证,链接发布一批小哥学院、小哥食堂、小哥公寓、小哥医院等友好商家(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优惠服务。
暖“新”行动迭代升级固然令人欢喜,但作为快递行业却不应一味依赖社会关爱。就如一个体虚之人,仅靠外界供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身强健起来才能更好地享受温暖环境。毋庸讳言,社会各界之所以要常常关爱快递小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一群体处于保障不力的弱势地位。假如他们像过去的邮递员那样有不错的待遇保障,甚至让很多人感到羡慕,就不可能受到如此多的特别关照。
一年到头不停歇,身心健康成隐忧
申通快递小哥邢听听对这次送上门的体检服务特别满意,因为他除了过年回老家的几天,基本全年无休,很难抽出时间去做一个简单的体检,“家门口”的体检可以不耽误他后续的配送工作。“流水线上‘61’开头的快递由我负责,千万不能错拿一个,也不能漏下一个。”“一个袋子差不多有40斤重,一天起码要搬运二三十个,体力不行可干不了这行。”这还是邢听听送件前的准备工作,忙碌的奔波还在后头……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快递小哥邢听听身上,不难体会到小哥群体工作的高强度、快节奏以及生活的艰辛。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感到“现在待遇好了,社会各界对我们骑手也有许多服务和保障”,这不禁让人感慨新就业群体的“万事开头难”有多难。
毫无疑问,对快递小哥这一年轻群体来说,友好的从业环境远比免费体检更重要。只有工作日、没有休息日,一年到头不停歇,即便身体扛得住,心理也会受不了。对此,仅有社会关爱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从行业内部抓起,通过制度关怀让快递小哥“慢下来”,才能走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正轨之路。
小哥待遇好一点,线上线下两相宜
让快递小哥“慢下来”,不仅事关这一新就业群体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按理说,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该各有特色、共同繁荣。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在网购冲击下难以为继。追根溯源,这应该与快递小哥的超常规付出直接有关。
网购之所以成为人们的主流购物方式,关键在于便宜。假如快递小哥不超负荷工作,而且和大家一样享受节假日,快递公司就要雇更多的人,物流成本也就会显著提升。如此一来,网购还能如此轻松吗?显而易见,实体店并非是被网购本身打败,而是被快递小哥的加班加点所击溃。快递小哥待遇好一点,线上线下才能两相宜。
各行各业理当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均衡发展,这样才会有财富的公平分配、人才的合理配置,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眼下的诸多快递公司连八小时工作制、法定节假日这些基本的劳动权益都缺乏保障,显然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快递行业在以低成本运行挤压实体店生存空间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员工处于缺乏保障的“裸奔”状态,以至于整个社会都要伸出援手来释放温暖。
不能永远“新”下去,制度建设得抓紧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快速变迁的必然产物,而正因其“新”,也就难免存在种种不完善、不规范的缺陷和问题,这就需要制度建设的及时跟进。快递行业同样不能永远“新”下去,抓紧落实服务规范和权益保障,让快递小哥“慢下来”,才能赢得长远发展。
两年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要求将从事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法定节假日可获更高报酬。还首次引入“放宽时间”的概念,指导企业科学确定工作量,防止劳动者过劳。结合劳动执法,推进新规落实,有望使“野蛮生长”的快递行业日趋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强调“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工作,以法治思维落实制度建设,定能在改善新就业群体境遇的同时不断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