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舟山

十年“画春” 一村锦绣

——新建村十年(上)

发布时间:2025-04-18 17:43:10 来源: 舟山日报 记者 何菁/文 姚凯乐/摄

  编者按: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调研。十年来,舟山牢记嘱托,遵循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实干争先、砥砺前行。即日起,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践行嘱托·舟山十年答卷”融媒新闻行动,紧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主线,生动展现舟山这十年在海洋经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文化发展等领域的发展成果,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奋力夺取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更大成果提供思想保障。

  殷殷嘱托

  2014年,这个社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万人次,经济总收入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000元。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告诉总书记,“我们这里空气好啊,老人都长寿”,“城里人来这里把水带回去泡茶喝”,“青山绿水可以发财”,“以前我们穷,现在办农家乐致了富,盖新房、买了车。”习近平说,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摘自2015年5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通讯《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

  十年答卷

  春风拂面,小溪潺潺。今年4月,记者走进定海区新建村,青砖黛瓦、木雕花窗、老式绿皮火车、壁画墙、风情客栈等各美其美,漫步其中,仿佛画中游。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调研,与新建社区(现新建村)村民们围坐一起,促膝交谈。

  牢记嘱托,新建村这个曾经家家户户养猪的海岛山村,依靠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如今的新建村,是城市的后花园,更是村民们的“新桃源”。

  穷山村成了4A级景区

  “到了节假日,我就喜欢混在人群中,听到游客夸赞说这里的空气是甜的,泥土是香的,我打心眼里高兴。”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告诉记者。

  在余金红的记忆里,新建村曾是个穷山村,家家户户养猪,一进村就能闻到臭烘烘的味道。

  新建村由黄沙、里陈、南洞三个自然村组成,这3个自然村是定海最偏僻贫穷的村:不靠海、没有路、人均耕地不足半亩。

  “千万工程”在浙江省发轫之时,余金红便有了让村民吃生态饭、旅游饭的想法。2009年,新建村成立旅游公司开始发展旅游。最初的游客,是舟山画家、如今的新建村乡村艺术馆主理人张高俊带来的高校采风团队。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建村后,村里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脚步更加坚定。2016年,定海旅游集团在新建村成立旅游公司,新建村以占股形式参与。

  村里的“功勋列车”,是旅游发展的见证者。

  游客越来越多,需求一变再变,“功勋列车”也从最初单一的展示,到利用车厢提供各类新业态,比如火车音乐酒吧、主题餐吧、青年旅馆、影院、书吧、纪念品商店等。

  10年间,新建村先后引进了大乐之野、留下艺舍、欢喜书店、CS拓展基地、卡丁车、王家大院、同心射箭馆、恐龙园、邻里中心等一批文旅产业项目。

  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建设,南洞至金山、五雷寺至茶园、里张山至南洞3条公路全面贯通,南洞至五雷寺、酒缸潭的2条游步道一跃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2021年,“南洞艺谷”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采风基地到全域旅游,新建村越来越好,游客纷至沓来。

  这些天,记者在新建村采访,经常看到旅游团队和研学团队,人们流连在美景中,悠然自得。“小乡村里有最朴素的美好,我想下次还会来这里。”江苏游客王子林说。

  2014年,新建村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2024年,年接待游客逾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000万元。红红火火的数据勾勒出乡村发展的美丽图景。

  村民吃到了“旅游红利”

  旅游带来的变化,村民最有发言权。

  2015年5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建村村民袁其忠开办的农家乐小院“画春园”。

  走过10个春秋,如今的“画春园”正在经历一番“爆改”。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小院房屋翻新重建,今年5月将焕新亮相。

  袁其忠有4个女儿、1个儿子,过去全都在外地务工。村里旅游业刚起步时,袁其忠并没有要做农家乐的想法。余金红觉得他们家的房子在路边,位置优越,一旦旅游发展起来了,做什么都可以挣钱。

  在余金红的鼓励下,袁其忠开始经营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子女们都陆续回来参与经营。现在,他们家的农家乐由大女儿袁婵娟负责,她和3个妹妹和弟媳共同经营。

  说起吃上“旅游饭”后的变化,袁婵娟笑得合不拢嘴。她家修了大别墅,里面光是厕所就有5个。“阿拉村里变化大,一眼望去统是小别墅。”袁婵娟说。

  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袁婵娟一家既是特写,也是群像。

  “我们家应该是村里第一个开小店的。”今年78岁的周荷叶回忆,当时听了余金红的建议,开起了小商店,卖些游客需要的零散东西。没想到,小店一开就是10多年,一年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四五年前,老两口花了七八十万元,在村里新盖了小别墅。

  今年62岁的村民顾开红在村里开了1家农家乐,名叫“自由家”。妻子鲍卫飞则在“功勋列车”旁的共富市集里有个摊位,周末出摊,光是摊位收入就能满足老两口的日常开销。

  如今,新建村有农家乐40余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涉及从业人员200余人。共富市集设有自产自销摊位30余个,村民共享乡村发展红利。旅游发展还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回乡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业为新建村新增了100余个就业岗位。

  旅游开出“致富花”,新建村的“艺术细胞”也是“共富味”。

  张高俊为新建村村民免费开课,学成的村民将自己的画作在乡村艺术馆展示、出售。村民邵荷青画的渔民画《吉祥》曾被游客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村民周亚银制作的生肖龙贴画被日本游客高价购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这方“新桃源”里的每一抹笑容,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大新建村”有了共富路径

  新建村靠着五雷山。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间公路,山海景观尽收眼底。经历10多分钟的车程,就能抵达海拔483米的五雷山顶,在佛音袅袅的五雷寺后,有一大片茶园。五雷禅茶茶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忠达来自杭州。

  2016年,张忠达得知五雷山附近有2片荒芜了几十年的茶园。“这地方环境不错,很适合茶叶种植。”经过实地考察,张忠达和几名合伙人决定把这里承包下来,开发“五雷禅茶”,此后销路一直不错。

  在五雷山茶场附近,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茶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前年开始,张忠达联合白泉、小沙等地的茶农一起抱团发展,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大型设备提供给茶农,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也让五雷禅茶成为“大品牌”。

  和五雷山茶场一样,如今的新建村也正在努力带动更多美丽乡村一起发展。

  “抱团才能让资源互补,优势更集中。”余金红介绍,引入“大新建村”的概念,以新建村为重点村,辐射带动周边其他村子,一起走上致富路的探索已经开始进行。

  新建村本身水果资源不充足,而这正是青龙村的优势,杨梅、椪柑等土特产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龙潭村的古禅林、龙潭老街、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等旅游资源,能进一步拉长乡村旅游路线……

  干石览镇也在谋划着新建村“山海共览”片区抱团发展的实施路径:南部区域以新建村红色资源为引擎,青龙村生态资源为基底,龙潭村文化资源为灵魂,打造“红色教育+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共富廊道;北部区域以西码头村渔港资源为基础、东升村产业集聚为核心、双庙村基础配套为保障,打造“远洋捕捞+精深加工+产旅配套”三环相扣的“一条鱼”全产业链。

  随着《舟山市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的发布,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的路径图越发明晰:组团培育乡村振兴“联合体”,建强重点村,推行强村带弱村、多村联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产业优、风貌好、互补性强的“联合体”……

  当五雷山的晨雾漫过茶园,新建村正以美丽为底色,续写着共同富裕的时代新篇。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