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湖州 >

像父亲那样,当个好“捐友”

发布时间:2025-04-17 17:36:00 来源: 湖州日报 记者 张璐 整理

  讲述人:安吉县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王芸

  18岁那年,父亲递给我一份遗体捐献家属同意书要我签字。

  我问他,这是干什么的?

  他说,就是让那些生病的爸爸有机会继续照顾自己的女儿。

  于是,我毫不犹豫签下了“同意”。

  虽然不是很懂,但爸爸从小对我的教育就是:尽己所能去做一些好事。

  其实,遗体捐献的事儿,母亲一开始并不同意,包括后来父亲还登记了器官捐献志愿者,毕竟传统观念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是父亲说服了她。

  他说最早有这个想法是1997年,那年我堂哥被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假期回来跟大家分享学校生活,其中有一张解剖室的照片。

  父亲当年没机会上大学,看到现在医学生学习条件这么好,还可以动手解剖,十分羡慕。

  没想到,堂哥接着的一句话,让父亲内心起了波澜,他说因为传统观念的禁锢,愿意捐献遗体用于医学解剖的并不多。

  “那就我来吧,从我的身上开始吧。医学生在我身上划上千刀,不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那就是有意义的事。”父亲的这句话我至今记得。

  他开始在村里、县里到处打听怎样才能捐献遗体,最后从安吉县红十字会了解到了具体的步骤,并且在2001年、2015年先后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志愿者。

  直到离世前,那张登记表和捐献登记卡都被父亲随身携带着。

  2019年3月,父亲走了,遵照他的遗愿,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

  也是在这期间,我对器官捐献有了更深了解,并成为了一名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在有需要的时候,去开展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宣传动员、意愿登记等工作。

  我想用父亲的经历告诉更多人,目前我国公民捐献的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器官移植等待者,大部分器官衰竭病人在还没等到器官移植前就离世了,所以,每一次捐献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

  如今全社会对于器官捐献的认同度提升了不少,每年三四月,全市还会以各种形式来举办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缅怀纪念活动。

  今年的缅怀活动就在安吉举行,我听市红十字会的人介绍,目前全市累计登记捐献志愿者已达1.97万人,成功实现器官捐献126例、遗体捐献72例、角膜捐献158对,其中器官捐献挽救了402名患者的生命,角膜捐献让316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这一个个数字,让我深有感触:原来,在湖州有那么多人和父亲一样做出了“向死而生”的选择,这选择的背后,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标签:编辑: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