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军:山海守护,传递温暖

海安救援队队长陈荣军
在温岭市,有一支广为人知的救援队伍——“海安”。在2024年,这支队伍累计出勤88次,出动833人次,车辆出动255次。此外,队伍还组织了8次技能培训,60人次参与;开展了6次应急演练,124人次参加,演练时长累计47小时,全年服务总时长426小时。
这些数字的背后,与救援队的灵魂人物——队长陈荣军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作百倍的努力;24小时待命,火速出发,紧急救援,敢与死神赛跑;无私助人,甘于付出,传递正能量。”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是海安救援队全体队员的精神指引,激励着他们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普及急救知识
2019年,50岁的陈荣军加入海安救援队。由于工作能力强,没过多长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海安队秘书长、副队长。
一位船老大曾经告诉陈荣军,在海上作业时,船上的渔民忽然出现心脏骤停,等医生过来救援已不现实。危急时刻,船老大对渔民进行心肺复苏。但是,本是对渔民进行胸部按压后吹气的,他却用了吸气,由于操作不当,处于昏迷中的渔民最终没能被救回。
这个故事让陈荣军陷入了沉思。“如果船老大当时懂一点急救知识,有可能会挽回这名渔民的生命。”
为此,他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我们队里登记在册队员总共110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多人参加了红十字救护知识培训,持证上岗率过半。未来三年内,我们要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如果溺水者救上岸之后,出现昏迷不醒、呼吸停止、心脏骤停情况,我们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的救援人员到达……”在松门镇淋川中学的大课堂上,陈荣军详细讲解了溺水的危险情况、预防措施、自救方法、施救技巧,以及救生绳、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施的使用方法。他提醒学生,遇到有人溺水时,切不可盲目跳水施救,可以采取长竹竿拉、抛泡沫板、扔救生圈等岸上救援方式。
这些年,陈荣军带领队员分别走进了松门镇幼儿园、温岭市英才实验学校、松门镇中学等,累计受培训学生近万人次。
锦旗背后的故事
“非常感谢你们救援队,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就无法顺利走出大山。这次我们再到温岭来旅游,专程来看看你们!”今年1月,来自江苏无锡的68岁顾丽萍阿婆在女儿一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温岭市松门镇沿海路的海安救援队活动室,送上了一面绣有“人间自有真情在,无私帮助暖人心”的锦旗。
时间回到2024年的春节,顾丽萍阿婆和女儿臧敏娟一家三口,从江苏无锡驱车来到松门的水桶岙游玩。“温岭水桶岙这条徒步路线非常火,我们就想感受下,结果我妈在爬山途中不慎摔断了腿。”臧敏娟说。
腿部骨折后,顾阿婆无法站立行走。现场的一名游客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数十分钟后,松门派出所的民辅警赶到水桶岙沙滩,找到了受伤的顾阿婆。人是找到了,但如果抬着担架翻山越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接到松门派出所的救援任务后,我们救援队马上开出冲锋舟一艘,另外我还向隔海村借用了一艘渡船,把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辅警等,通过海路转移到离水桶岙最近的码头上岸。”陈荣军说。
十来分钟时间,冲锋舟到达小交陈村渔业码头。由于当时正值退潮,冲锋舟体型小,无法靠岸。经过商量,陈荣军把冲锋舟停到一处乱石滩边。在派出所民辅警和海安救援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4个小时的接力救援,顾阿婆于傍晚前被转移到了救护车上,救援取得成功。
随着浙版“麦理浩径”——水桶岙徒步路线的火爆,海边救援任务也在不断增多,“建议广大游客,水桶岙徒步路线景色虽然很美,但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最好是能结伴而行,可以在发生危险时,最快施以援手。”陈荣军说。
公益传递正能量
海安救援队的脚步不止于紧急救援,他们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水桶岙的徒步路线上参加救援活动,到这边来旅游的人确实多,我们发现周边有很多的垃圾。”在2月25日的环保净山活动中,陈荣军带领25名队员,与温岭市益善好人志愿者服务中心、温岭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松门服务队的志愿者一起,对松门黄金海岸线最火的水桶岙段徒步路线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水桶岙的净山活动,陈荣军还带领队员开展了净滩活动,捡拾渔民丢弃在沙滩、挡浪墙角的海洋垃圾。此外,在夏天时候,他们在松门镇设立3处“清凉驿站”,为在户外辛勤劳作的工作者们免费送上清凉饮品与关怀;台风天气,他们组织人员加强海塘线巡逻,为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平时,陈荣军还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今年春节期间,考虑到城乡公交运营时间调整,为方便镇里的尿毒症患者按时就医,他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起床,义务接送这些患者往返医院。
陈荣军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安救援队将初心如磐,矢志不渝,以无畏的勇气、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