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归沧海,64位嘉兴逝者蔚蓝长眠
在大海中长眠。3月29日上午,东经121°45' 30"-121°50' 00"海域,海风拂面、舰舷摆动……随着一片片花瓣飘向大海,嘉兴64位逝者魂归大海、回归自然。
海葬是生命回归自然最诗意的诠释。3月29日上午,嘉兴市第十四次骨灰撒海活动在上海举行。上午10时许,逝者亲属乘坐轮船到达指定海域完成骨灰撒海仪式,望着亲人骨灰融入大海,亲属们向着亲人远去的方向三鞠躬,进行最后的道别。

海葬以大海为永恒的归宿,让逝者与天地共融,传递“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哲学;以不占寸土、生态友好的方式守护绿水青山,践行可持续发展;更以无垠的蔚蓝赋予灵魂自由,让思念随潮汐漫游世界。截至去年,嘉兴市已成功举办了13次骨灰撒海活动,累计有860位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

“愿天堂没有病痛,当我想你的时候就到海边看看”
海葬,让爱与眷恋永存天地之间。
曹洪娇和11岁的儿子静静地坐在船舱二楼前排位置,母子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儿子明白今天的意义,乖巧地听从母亲上船前“跟着我,不要乱跑,妈妈只有你了”的叮嘱。
集体缅怀追思仪式过后,曹洪娇和儿子怀抱丈夫的骨灰,眼含泪水走向甲板。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母子俩开始了骨灰撒海,曹洪娇小心地、小心地,将丈夫的骨灰撒向大海,看着丈夫骨灰远去,她情绪突然激动想要握紧丈夫,仿佛这样就能让丈夫离开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们一家三口真正在一起生活,才5年,5年啊!”曹洪娇泣不成声地说道,她对丈夫的突然离去痛彻心扉。5年前,夫妻俩一起来到嘉兴一家公司工作,也是趁这次工作调动的机会,夫妻俩将孩子从外婆家接过来,过上了幸福的一家三口的生活。
今年1月25日,这场幸福被无情地终止了。接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时,曹洪娇心里咯噔一下,已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很爱我,真的很爱!结婚这么多年,他都舍不得凶我半句,就在那天早上,当我想要从他手里夺过他手写的遗书时,他一把把我推倒了……”曹洪娇难过地回忆道。
“我该早点发现的,我该陪着他一起去杭州检查的,这样就没有今天的结果了。”曹洪娇对丈夫的离逝懊悔不已,她告诉记者,丈夫近年来一直有胃痛、头疼的毛病,家里人也催着他早点去大医院检查,可丈夫就是不去。去年6月,丈夫总算同意去检查,但他选择独自前往。或许,丈夫那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的异样,想要单独面对。
检查回来,丈夫好像变了个人。从前一直乐呵呵的丈夫,时不时会表现出失落。去年公司年会上,丈夫更是表现出异常,上台发言时语无伦次,一直“胡乱地”表达着对身边同事的感谢和对妻子的歉意……曹洪娇说,自己那时候吓坏了,回到家后和婆婆一起“逼问”丈夫身体检查到底怎么样。可已经知道结果的丈夫怎会舍得让家里人担心,直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他留给了家人无尽的悲伤和思念。
曹洪娇说,丈夫是一个极其顾家的好男人。这样的一个好男人,在生命结束的时刻,也是千万般不舍。曹洪娇事后才知道,公司年会后的一天,丈夫在家里休息,他从一个房间走到一个房间,每张床都躺一会儿,还“交代”儿子,以后要做家里的男子汉。
逝者已矣,唯有思念。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曹洪娇为丈夫选择了海葬,“以前我们俩很少同时出去旅行,本来说好的,等以后有条件了就来一场旅行。就让他先跟随大海去旅行吧,我想他了,就到海边看看。”曹洪娇说道。

“海的葬礼,让妈妈离我近一点”
由于海事管制,轮船在码头等待了许久才出发,姚凯宏拿出手机搜索撒海海域的定位,当看到地图显示撒海海域距离自己家只有几十公里时,姚凯宏的心里多了一丝安慰,“从小母亲就离我很远,现在算是近一点了!”
当撒海仪式开始,姚凯宏在妻子的陪伴下,一起点亮手中的烛灯,照亮母亲的前行之路,亦是回家之路。

姚凯宏说,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上海知青,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江西,“他们那一辈人,为国家奉献青春奉献终身,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的。”
几十年前,姚凯宏便和妈妈分离了,他跟随爸爸生活在上海,姐姐则是和妈妈生活在江西。从小到大,他对母亲的记忆很少,也或许是很少的记忆,让其对母亲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妈妈,她在我儿时的陪伴,和大多数妈妈一样,宠溺、唠叨……”姚凯宏还记得小时候在妈妈工作的厂子玩耍时,她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喊着“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早点回家吃饭”。
姚凯宏感叹道,自己的母亲虽然平凡,但却给予了子女最无私的爱。“平常我们子女遇到人生重要问题时,总是会征求母亲的意见。而她也会给我们提建议,虽然我们有时候是那么‘不听话’,例如她希望子女到稳定的单位上班,可年轻的我们总是想要闯荡一番……”姚凯宏说,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会向母亲征求意见,母亲每次都是耐心地解答,或许,这就是母爱。
两年前,母亲查出癌症晚期。得知这一噩耗,姚凯宏第一时间来到母亲的身边照顾。他像小时候母亲照顾自己那样小心地照顾着母亲,母亲想要吃好吃的,他就变着花样去做。病房里,母子俩的交谈总是充满了欢笑。
奈何病魔不饶人,癌症晚期的母亲很快变得与人交流困难,想要和儿子再多说一句话,都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姚凯宏知道,母亲的时间不多了,他默默地隐藏起悲伤,像往常一样出入病房,一直陪伴老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去年11月,母亲逝世。在料理老人后事时,姚凯宏萌发了海葬的想法,“母亲就是从上海出去,就让她再回到上海吧。”姚凯宏的想法得到了家里长辈的同意。
选择海葬,姚凯宏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生者幸福,逝者安息,是我们最大的期望。海葬不仅环保,还给后人节约了资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像她当年为国家奉献一样。”

“人从自然来,回到自然去”
人从自然来,回到自然去。近年来,生态节地的绿色安葬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和适应。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正成为追思逝者的重要方式,这也是许多像姚凯宏一样的人选择生态葬的原因。

相关工作人员给予了这次骨灰撒海行动足够的尊重和仪式,从踏上船板起,悠扬的琴声和海浪相伴,和亲属们一起寄托对逝者的思念;船舱二楼集体缅怀追思仪式上,民政部门向逝者敬献花圈,并和亲属一道在哀乐中缅怀逝者;骨灰撒海现场,工作人员有序引导,并和亲属一同向逝者骨灰撒海的方向三鞠躬……“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我们活着的人,追思逝者是目的,形式上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姚凯宏说。

和姚凯宏有相似观点的还有市民王先生,“父亲生前就有‘来得简单、去得简单,一切从简’的遗愿。面向大海,只要我走到任何一个大海的角落旁,就能想起我的父亲。另外嘉兴市公墓也专门开辟了海葬区域,我父亲的名字会刻在墓碑上,我也可以去那个地方祭奠我的父亲。”
记者了解到,2023年市公墓实施了老旧墓地改造省级试点工程,打造景观园林式风格,目前,在市区义庄、沈家桥两个墓区有海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纪念专区9个,在公墓显著位置,还设有数字投屏,方便前来祭奠的市民追思逝者。
栖居在海底陵园,给后人多留下一寸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近年来,嘉兴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逐渐深入人心,全市27家安葬服务机构创建为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
嘉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有意愿选择生态葬的家属可以线下到每个县市指定的公墓窗口报名,也可直接电话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