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宿激活“沉睡”乡村
上珠坂的振兴密码
3月17日上午11时许,在衢江区岭洋乡上珠坂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大院里,两桌外地来的游客在吃饭。“没想到这深山里面还藏着这样的好风景,昨天我们还去看了瀑布,感觉都醉氧了。”一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
去年10月,上珠坂村的离嚣民宿投入使用。这个由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合作运营的高端民宿,激活了山间小村的一池春水,也让这个省级传统文化村落焕发别样的生机。

村庄风貌大变样
驱车从衢州城区前往岭洋乡,一路沿着山间公路曲折前行,到了上珠坂村时,突然豁然开朗,村主道两侧,几乎是土黄色墙面的夯土房,黄墙黑瓦在竹林的映照下,别具风情。
作为省级传统文化村落,上珠坂村有区级文物保护点1处——卢氏宗祠,古民宅7处,古祠堂1座,古道1条,特色建筑(黑瓦黄泥房)62幢。“以前我们村的环境不好,和现比真的是天壤之别。”上珠坂村党支部书记柳晨辉说,这两年,借助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的良机,村里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提升,整修村道、水渠,并给家家户户的夯土房披上了“新衣”。
“之前我们召开了村民大会,讨论如何处理黄泥夯土房。你看现在这些房子,都是上过生态稻草漆的,外表虽变化不大,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渗水,村民反馈很好。”柳晨辉介绍说,村里还整修渠道和堰坝,修建亲水平台,为村民夏日戏水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走在上珠坂村中,户户通路,村道干净整洁,不时看到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的村民。还有不少村民扛着锄头等工具,到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地里种菜。“民宿引进后,游客慢慢多了,村民种的菜就可以卖给民宿或游客。”村委会副主任祝金土说。
民宿注入新活力
祝金土提到的民宿,就是离嚣民宿。当天,有来自北京、上海的游客订了民宿的三间房。“他们是相约来到这里,也带着考察市场的目的,想谋求跟我们合作。”民宿负责人徐延忠当天抢了厨师的活,亲自下厨为客人们炒了几个菜。
2022年7月,徐延忠和合伙人到岭洋乡投资做民宿。“我自己一直喜欢住民宿,投资之前考察了市内外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岭洋是因为这里山好水好,而且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净土,有着无限的潜力。”在徐延忠看来,岭洋乡山水相拥,自然条件绝佳。“更妙的是,在我们来到上珠坂村之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饭店、没有企业,只有好风景。”
2023年,徐延忠与上珠坂村合作经营民宿——村集体出地建房子,徐延忠负责装修和运营,每年支付租金给村集体。
“村里新建了两栋民宿,还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等,全部交给公司运营。一方面,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另一方面,民宿入村之后,雇用村民干活、采购村民农产品,助力村民增收。”柳晨辉说。
全域旅游新画卷
“我们已经在村里收储并建造了民宿、食堂、酒吧、咖啡馆等,今年计划继续深入打造,建设豆腐坊和非遗手工作坊等,想通过长寿之村的标签打造以及视频引流等,吸引长三角地区乃至北上广的游客,来这里体验城市喧嚣之外的宁静。”徐延忠表示,将投入更多精力运营上珠坂村的离嚣民宿,为村庄带来更多的人气。
特色民宿的进入,激活了上珠坂村这个大山中沉睡的村庄,这也是岭洋乡近年来通过盘活乡村资源,发展民宿产业,逐步打造以岭洋温泉为核心的仙霞湖全域旅游新格局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岭洋乡依托“黄墙黑瓦”特色农房风貌,收储闲置农房百余栋,建成山舍药香、郤山行、苍山·辛禾等一批以夯土老房改造的高端民宿项目,已成为周末假日一房难求的网红打卡地。从去年开始,上珠坂村、柳家村、抱珠龙村、岭头村共投资约1200万元的高端民宿项目陆续投入使用。
“预计上半年,全乡可接待床位数增长50%,约有350张。从溪东村至赖家村的岭洋诗画民宿带上,以岭洋温泉为中心的民宿集群初步形成。”岭洋乡相关负责人相告,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打造“茶鱼饭后”相结合的农文旅产业格局,谋好“一片叶”,做好“大山牌”衢州玉露茶新文章;唱好“一条鱼”,助推岭洋渔村新发展;种好“一粒米”,做好高山有机稻和特色农产品的“饭”文章;继续深化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后半篇文章,构建仙霞湖全域旅游新格局。
记者手记
站在上珠坂村的夯土房里体验非遗手工,恍惚间仿佛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那些曾被岁月侵蚀的黄泥墙,在生态漆的保护下既留住乡愁又焕发新生;闲置的老屋,经专业运营变身精品民宿和配套设施,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成为活态资产。这背后,是政府引导下市场力量的精准介入——村集体以房屋入股、企业以专业运营,既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又构建起可持续的利益联结。当80岁老农种的青菜端上都市客的餐桌,当废弃豆腐坊变身文化体验空间,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对话,在乌溪江畔谱写出农文旅融合的协奏曲。
(2025年03月20日,《衢州日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