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板凳龙进京闹元宵,66桥龙身上藏多种非遗技艺
2月11日(正月十四)上午11时许,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充满民俗韵味的非遗文化展演在此拉开帷幕。作为全国10个受邀参加现场展演和巡游的非遗项目之一,浦江板凳龙作为压轴项目惊艳亮相。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龙舞(浦江板凳龙)作为其组成部分,首次进京表演。

2月11日上午,浦江板凳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进行舞龙表演。记者潘秋亚摄
在一阵激昂的鼓乐声中,只见一条长120米的浦江板凳龙,在近百名舞龙者的托举下,如一条灵动的巨龙,昂首盘旋而来。“大伙加把劲,让龙飞起来!”随着领舞者一声呼喊,众舞者齐刷刷挥动双臂,这条板凳龙便在空中飞舞起来。“太震撼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这么壮观的舞龙表演。”一位大姐拿出手机边拍照边说。

2月11日上午,浦江板凳龙在进行舞龙表演,现场聚满了观众。记者潘秋亚摄
为庆祝新春佳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在北京举办“民俗展演闹红火博物馆里过大年”元宵节专场活动。浦江板凳龙受邀在2月11日、12日进行展演和巡游表演。

浦江板凳龙在表演中。记者潘秋亚摄
“这两天,除了要进行3场展演。2月12日元宵节当天上午,我们还将与陕西老庙老鼓等非遗展演项目一道,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顶娘娘庙至鸟巢南广场进行巡游,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首次进京表演、38岁的舞龙队队员张贤说。
浦江板凳龙起源于唐代,因造型独特和制作工艺精湛而闻名。这次进京的浦江板凳龙,由一个长3.5米、高2.3米的龙头、66桥龙身子灯和一组龙尾灯组成,寓意“六六大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进京表演的板凳龙高大威猛,各桥龙身子灯上,绘制着万年上山文化、仙华山、神笔马良等浦江元素画面,展示了“中国书画之乡”浦江深厚的人文底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板凳龙的制作结合了浦江剪纸、竹编、轧制糊裱、竹木根雕等多种当地的国家级、市级、县级非遗技艺。起舞时,负责“吹拉弹唱”伴奏的浦江什锦表演,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江板凳龙在表演中。记者潘秋亚摄
多重非遗元素叠加,让这条板凳龙看点十足。“龙身上的绘画作品,我们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22位书画家领衔创作。其他非遗技艺,也是由各个项目非遗传承人齐心协力赶制出来。”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轩虹说,这次进京展演,不仅是对浦江非遗技艺的一次传播,更是对浦江民俗风情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在浦江板凳龙这‘一条龙’身上,他们实现了多种非遗技艺‘可观、可触’,太厉害了。”现场观众朱先生说。

浦江板凳龙在表演中。记者潘秋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