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各美其美,秀洲乡村越来越有“文艺范儿”

发布时间:2025-01-09 10:59:4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沈洁

  在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局”中,“艺术乡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却巧妙地串联起乡村生机勃勃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秀洲各地十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以文艺赋能乡村旅游,让乡村文旅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既保留了自然风光,透出质朴纯净的韵味,同时也散发出时尚新潮的气质。近几年,秀洲乡村越来越有“文艺范儿”。

  国际艺术村的古雅与现代

  “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月弦新直,霜花乍紧,兰舟中流徐打。寒微不但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钗。”——这是清代词人朱彝尊在词作《鹊桥仙·十一月八日》中描写的冬日场景,也是当下深冬时节的生动写照。

  朱彝尊晚年定居在梅里(今秀洲区王店镇),相传他的故居就在镇中村一带。镇中村辖区内有一个小巧精致的自然村,名为干四村,最近几年从“默默无闻”而“一举成名”。

  “一举成名”的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4月,秀洲区首个国际艺术村项目落户干四村,修建了竹垞美术馆和干四国际艺术中心,为国内外艺术家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中外艺术的碰撞交流,让这片富有历史人文内涵的土地充满了活力,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12月1日至4日,新时代新画卷——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新闻版面作品展暨2024年新闻美术创作研讨实训活动在嘉兴举办,而王店镇成为此次漫画名家采风之旅的首站。吸引名家们眼球的不仅是朱彝尊故居竹垞,还有水乡特征明显、艺术氛围浓厚的干四村。

  “棹歌长廊、莫奈莲池、竹垞雅集、钓鱼长芦、秋雨野渡,没想到一个小村庄竟然有这么好的艺术氛围!”走进干四村,一个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景点瞬间让漫画名家们折服。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春青表示,乡村采风对新闻美术创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干四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让大家迸发创作灵感。

  国际艺术村就在自己家门口,对镇中村的村民来说更是一种别样的惊喜。村民高宇告诉记者,竹垞美术馆和国际艺术中心常年有艺术作品展出和亲子艺术活动,他经常带着孩子去看展并参加活动,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干四村的走红在于天时地利人和。”镇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钱华认为,天时,是赶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好时机;地利,是当地距离嘉兴市区20多分钟车程,交通便捷;人和,则是遇到了鸳湖农旅文化(嘉兴)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剑这样的合作伙伴。

  “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以打造国际艺术村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秀洲辨识度、国际知名度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王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儿童画村的浪漫与创意

  当车辆缓缓驶入新塍镇洛东村,仿佛瞬间踏入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村口,那幅巨型的童趣彩绘宛如一张热情洋溢的艺术请柬,画中灵动的小动物、缤纷的花朵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让人眼前一亮,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

  沿着蜿蜒的村道前行,道路两旁的墙壁上,风格各异的儿童画作接连映入眼帘。有的用色大胆奔放,展现着宇宙星空的浩瀚无垠;有的笔触细腻轻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这些画作或出自当地孩童之手,或来自远方小画家的馈赠,它们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了洛东童画村的艺术乐章,也勾起了人们对儿童画村更多精彩的无限遐想。

  洛东儿童画的历史,宛如一部绚丽多彩的成长诗篇。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片土地就悄然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当时,原洛东小学的美术老师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绘画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孩子们用简单的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田野、农舍与嬉戏的伙伴,虽笔触稚嫩,却满是质朴的童趣。美术老师敏锐捕捉到这一闪光点,开始悉心引导,将热爱绘画的种子深埋进他们幼小的心田。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洛东儿童画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支饱含热情、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一群怀揣艺术梦想、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再加上农村广阔天地所提供的取之不尽的素材,让洛东儿童画如同初升的朝阳,散发着耀眼光芒。洛东村以美术普及乡村教育为抓手,全力推进美育村创建工作,集中力量打造儿童画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打响“儿童画”品牌,让这里成为儿童美术创作的摇篮。

  2024年4月9日,“乡村里的童画世界”亚洲儿童绘画作品展暨人文艺术作品展在嘉兴市新塍镇洛东村开幕,来自8个亚洲国家的100余幅儿童画作品以及来自12个亚洲国家36位艺术家的50幅绘画作品在这里展出。12岁的范米佳就读于磻溪教育集团磻溪小学,已经学了三年儿童画,其作品《乡村公园乐趣多》入选了这次画展,描绘的是家乡胜景小蓬莱。

  “我们以艺术之名,向全世界展示童趣盎然的洛东儿童画。”承办这场画展的秀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有文化使者的担当。孩子们在筹备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开阔国际视野;展览期间与国外小画家交流切磋,汲取多元创作灵感。应邀参加画展开幕式的泰国合艾国际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姆里特?博纳特连声赞叹:“秀洲的乡村太美丽了,让我看到了美丽的童画世界。”

  文化特派员的梦想和坚持

  在“文艺范儿”十足的乡村,“风景”只是点缀,活跃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的“人”才是核心。

  荧幕前,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皮影人物,在一双双大手和小手的操纵下不停地舞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舞蹈教室内,悠扬的曲声中,学员们手持绸扇翩然起舞……在秀洲,文化特派员的身影持续活跃在乡村大地,将优秀文化带到田间地头,让文化制度的创新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为乡村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艺术气息。

  文化特派员身份各有不同,既有高校老师、退休干部,也有文艺骨干、企业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文化战线上深耕多年,且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独到见解的专业人士。他们纷纷走下基层,为乡村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和新希望。

  “你们用镜头捕捉日常生活亮点就很好,不用刻意追求拍摄‘大片’。”在王店镇建林村的村嫂摄影工作室,文化特派员、建林村文艺村长沈立新正在给村嫂摄影队成员进行摄影技术培训。

  文化特派员的工作既要紧扣本地文化、突出特色,又要充分利用资源,切实做好落地推进工作。2024年以来,沈立新围绕摄影主题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吸引更多村民参与。他认为,不仅要传授村嫂们摄影技术,更要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他计划利用建林村文化礼堂等现有场馆,定期举办一些小型摄影展。

  “我身边认识的摄影家朋友比较多,可以找找机会,让村嫂们的摄影作品在更高的平台上亮相。”沈立新说,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村嫂镜头下的乡村美好生活展示给大家,吸引更多摄影专业人士走进美丽乡村采风,与村嫂们切磋交流。

  在洪合镇凤桥村,文化特派员沈国昌为当地青少年制定了“古韵风尚国画学习计划”。在他的示范点拨下,学员们手持画笔、凝神静气,学着将梅花、枇杷、荷花、石榴等被赋予吉祥含义的传统花卉描绘到宣纸上,一笔一画,墨香缕缕。“焦墨代表着强烈且雄浑的意象,淡墨则是自然、淡雅的表现手法。”在他的讲授下,学员们从最初级的墨色入门,感悟国画中虚实相生的精髓,加深了对国画艺术的理解。

  在横泾书社,文化特派员黄水跃经常利用寒暑假为当地青少年上书法课。“来上课的孩子,有些是有书法功底的,有些是对书法感兴趣的,所以我会根据大家不同的基础情况进行分类教学。”他说。在课堂上,他详细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笔墨运用,从握笔姿势到字形结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在练字环节,他还会亲自示范,用自己多年的书法功底帮助孩子们深刻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广袤乡村与文艺气息和谐交融,仿佛激活了蕴藏在丰饶沃土中的文化宝藏,让秀洲乡村更有品质、更加丰盈。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