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嘉兴

喝早茶打“飞的”!嘉兴这个“爱情艺术村”火了

发布时间:2024-12-17 11:27:24 来源: 潮新闻 潮新闻 共享联盟·嘉兴 苗楠钰 通讯员 朱晨希 张怡洁

  清晨6点,沿着“浙江最美公路”翁金线骑行向西进发,蓝天如洗,绿树成荫,阳光斑驳……海宁盐官镇祝会村镶嵌其间。

  走进祝会村,一幅乡村文明幸福生活画卷缓缓铺展:文化礼堂内,越韵声声悠扬,茶香袅袅升腾;越剧主题民宿中,游客沐浴朝霞、尽享惬意时光;诚信菜园里,村民自助采摘购买蔬菜;毛基坝旁,农家乐老板忙碌有序、精心备菜……

  在人文历史与精神文明的交融中,祝会村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正书写着文明浸润人心、焕发新生的动人篇章。

  厚植人文底蕴,绘就文明画卷

  “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

  周二清晨7点,祝会村文化礼堂内总是座无虚席,村民们一边品尝着香气四溢的早茶,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悠然动听的越剧表演。

  经典曲目《奉汤》《待郎归》《送王郎》《九斤姑娘》等轮番上演,台上演员们吴侬软语,台下村民们则轻声附和,乐在其中。“我有空就会来!和街坊邻里一起看表演、聊聊天,特别热闹。”每周二7点至9点“营业”的“早茶铺”总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祝会村是省级非遗越剧《何文秀·桑园访妻》的故事发生地。2021年,祝会村成功申报何文秀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2023年初,祝会村申报“艺村艺品”精神共富村——越剧文化特色村;2023年9月,祝会村再添新彩,正式推出“越剧早茶”项目……

  一系列精彩活动不仅展现了越剧艺术的独特韵味,更巧妙地融入了便民服务、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等内容,将节俭、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文明理念传递给村民。一杯“越剧早茶”,品出了文明新风尚。

  今年10月,海宁市越剧团来到祝会村,献上了一出《何文秀》。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演出中,更多青年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为越剧注入了年轻血液。“我们与海宁市越剧团及安澜小学合作,打造‘越剧进校园’的新模式,助力盐官少儿越剧团成立。”祝会村村委会委员朱佳介绍道。

  此外,祝会村开设“夕阳红”越剧长训班、暑期少儿越剧培训班、面向游客的越剧体验教学等文明实践活动,多维度、多层次地传承非遗越剧文化。

  如今,越剧文化已深深浸润着祝会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祝会村持续擦亮“越剧早茶”这张金名片,让非遗越剧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明力量”。

  链接特色资源,打造“爱情艺术村”

  “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七宝凉亭来穿过,九里桑园面前呈。”吃过午饭,迎着冬日暖阳,来到祝会村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沿着何文秀访妻的浪漫路线,以任务打卡的形式,逐一解锁各个场景。

  今年七夕节,祝会村“爱如潮水”乞巧节活动上,祝会“爱情艺术村”项目揭幕,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揭牌。

  此外,活动中,新人代表作俭美家宴、婚育新风倡议。来自祝会村的新人金启航与妻子骆唯相恋8年,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拿到了全形拓(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技艺)婚姻登记证书,他直呼:“‘家门口’这个特别的户外颁证仪式特别有意义!”

  据悉,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占地1.3万平方米,以何文秀“桑园访妻”民间故事为背景,将三里桃花渡、六里杏花村、七宝凉亭、九里桑园、杨家门、十里红妆等场景串珠成链,并修建月老酒肆、爱情宣誓墙、1314访爱之路等网红打卡点。

  “爱情艺术村”的惊艳“出圈”,也离不开省级文化特派员的赋能创新。今年5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教科影视频道用户运营中心副主任孙小璞来到祝会村,发挥传媒力量,链接省级资源,丰富“服务清单”,充分统筹宣传、文艺、技术、产业等各类人才作后援、作支撑、作保障,努力实现“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

  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蝶变”

  俯瞰钱塘江畔,占鳌塔、盐官潮乐之城等美景尽收眼底;远眺远处,嘉绍大桥如巨龙横卧,清晰可见……打卡“何文秀访妻”路线后,来到盐官镇祝会村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花亲民的价格就能体验一把“CityFly”,实现“打飞的”追潮。

  “云舟飞行基地不仅为祝会村文旅融合赋能,同时也为打造爱情艺术村新添了亮点,成为青年恋爱交友的新场所。”朱佳表示。

  夕阳西下,驱车来到距九里桥仅五分钟车程的毛基坝,10多家农家乐星罗棋布,特色菜肴陆续端上餐桌,香气扑鼻。

  近年来,祝会村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成功打造了民宿农家乐这一乡村旅游新业态。“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到梅花、樱花,穿着国风服饰打卡留念,又能体验房车营地的乐趣,周末还能观潮,客流量十分可观。”“我有我味”农家乐老板张玉梅满脸幸福地说,自从做起了农家乐,自己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了事业,生活很充实。

  建立越剧主题民宿与越剧培训教室,弘扬越剧文化;整合现有1800亩的流转土地资源,培育可以供游客采摘的果桑园,推动文旅创新融合;举办热情四射的情歌嘉年华,点亮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与盐官成校合作,开展农家乐、越剧主题民宿等培训课程,提升村民综合素养;开展“何文秀”主题的实景剧本杀旅游项目,沉浸式体验著名场景……近年来,祝会村建专班、链资源,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梧高风必至,花香蝶自来。如今,祝会村把“流量”变“增量”,带来了人气、聚起了财气,让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起来。

  据统计,今年以来,祝会村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90万元,较去年增长10%。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