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金华

富有思想味、浙江味、教育味!《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发布,金华吕祖谦在列

发布时间:2024-11-21 14:21:00 来源: 金彩云客户端

  “两本书印出来了,正陆续进入我市各地中小学校。”国庆前夕,金东区教体局教育中心邵金生老师给记者发来好消息,筹备、编写近8个月的先贤教材《走近吕祖谦》《品读吕祖谦》终见“真章”,作为金华“吕祖谦”分册的主编,他和编写组同仁都甚觉感动又欣慰。

  9月28日,浙江省首批优秀先贤地方专题教育材料《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在杭州发布。该套丛书的发布是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域、系统性、体系化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巧的是,这一天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也是金华文庙复建开放的日子。吕祖谦作为从祀文庙的浙江第一人,正引发着人们更多的关注与崇仰。

  教材样本示范:富有思想味、浙江味、教育味

  先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地方相依共存、相通共融,有天然的熟悉感、亲切感。2024年初,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会同浙江省教育厅,牵头启动《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从省级层面将我省历史文化名人、优秀先贤转化为地方独特教育资源,全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套丛书遴选了东汉王充,唐代孟郊,北宋赵抃,南宋陆游、吕祖谦、叶适,元末明初刘基,明代方孝孺、王阳明,明末清初黄宗羲、朱彝尊,清代龚自珍、黄以周等13位在浙江历史上有较高知名度、较强代表性,在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想大家、文化名家,通过主题大单元形式,图文并茂展现先贤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内容。

  按照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使用需求,先贤教育丛书分小学版“走近”系列、初中版“品读”系列,共13卷26册190余万字,由150余名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和一线教学教研经验丰富的学科老师分组编写。丛书目前已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浙江省中小学地方专题教育材料目录,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发布后,将纳入浙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结合融入全省各个学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社会实践研学,正式投入校园试用。接下来,浙江还会将其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和“春泥计划”等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启智增慧的育人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在丛书发布会上表示,“两浙人文为天下冠”,浙江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人文思想资源,近年来浙江组织思政专家团队,编写“之江”系列大中小学专题教育材料,形成分层递进、有序衔接、具有浙江特色的德育教育材料体系,这套先贤教育丛书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我省打造富有思想味、浙江味、教育味的高质量教材体系提供了样本示范。

  如何进一步深化浙江优秀先贤教育?陈春雷表示,要将浙江优秀先贤教育纳入全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纳入“真理的味道”大思政品牌建设,推动全省中小学校积极选用《从书》,发挥《从书》的育人功能。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加强与名人故居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的合作,组织研学活动,读故事、游故居,感受先贤风范,涵养家国情怀,传承民族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这套书就像是一个路标,告诉你吕祖谦在哪里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金华,后学得先贤之风范,世代相传而名人辈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戏剧家李渔、国画大师黄宾虹、新闻学家、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艾青等。

  名贤大儒吕祖谦(1137-1181)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因祖籍山东莱州,世称东莱先生。他是理学家,开创的“婺学”是南宋三大主流学派之一;他是史学家,是浙东史学的开山大师;他是教育家,提出“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简称“三实”)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众多英才;他是大学者,学识渊博,著述等身;他是文学家,才华横溢,诗文优美。他主持的丽泽书院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他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使金华成为南宋儒学发展的重镇和学术交流中心,名扬天下;此后金华儒风绵绵,名家辈出,吕祖谦至今仍是人们无比敬仰的先贤。

  记者看到,《走近吕祖谦》共80页,分5单元15课,每单元3课。第一单元概要介绍吕祖谦的生平经历及历史地位;第二单元到第四单元分别从家学渊源、学术贡献、学林交往等方面对吕祖谦进行全面介绍;第五单元则以“寻踪觅迹”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探寻吕祖谦的足迹与文化渊源,感受其与金华文化的不解之缘。每课有“东莱故事”“原典阅读”“拓展阅读”“人物速写”“知识卡片”“活动空间”等栏目,便于师生们听东莱故事,读东莱原典,传承先贤精神,提升人格素养。

  《品读吕祖谦》共104页,分6单元18课,每单元3课,按照“总—分—总”框架结构编排。第一单元总述吕祖谦的人生经历及历史地位;第二单元到第五单元分别从家国情怀、史学成就、教育思想、博才多识等方面对吕祖谦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第六单元则以吕祖谦的后世影响作结,引导学生品味其思想遗产,涵养自身,提高修养。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走进东莱课堂,春风习习;细读东莱原典,教泽绵绵。这套全省统编先贤教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各有侧重且有序递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先贤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与学生成长。名贤大儒,宫墙万仞,吕祖谦的文字可能会比较艰深甚至晦涩,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反复诵读、涵咏,才能登堂入室,读懂领悟。“这套书就像是一个路标,告诉你吕祖谦在哪里,而领略‘高山’的雄奇壮美,就得自己去攀登、去品悟。”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对先贤教育教材进校园之后的教学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推进先贤教育。

  在品读、寻访中发现一个生动有趣的吕祖谦

  为给父母守墓,吕祖谦在武义明招山待了6年,坚持搞学术研究而且成果颇丰。东莱小学校长滕健美一直关注这套先贤教材的进展,虽然是今年秋季才启用的新学校,但校名已经与吕祖谦结下不解之缘。为此,在开学前她就带着创校老师们前往武义明招山寻访拜谒,并邀请邵金生一同前往讲解,希望东莱的老师们能对这位优秀先贤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滕健美表示,“明招古木叶千层,山自浮云溪自横”,在吕祖谦眼中,明招山是做学问的好地方;在世人眼中,却是他让南宋学者提前800多年就领略到“百家讲坛”的魅力,把南宋中期诸子学术争鸣推至峰顶。掩映在山麓绿色当中的明招寺,明招讲院占据C位,“相爱相杀”的挚友朱熹、吕祖谦在此交流过。吕祖谦的人缘很好,除了朱熹,当时许多著名思想家如陈亮、叶适等,都是他的知心好友,先后来过明招山探访、交流和讲学。吕祖谦不仅会教书,还很会写书。他一生写过500多卷书,1000多万字,最受欢迎的书就是《东莱博议》——这本书原是为学生应付科举考试写的,从分析历史事件入手,一事一议,被私塾当作教辅书,流传很广。”

  光南中学老师吕佳是两册先贤教材的主要编者之一,对吕祖谦也多了几分了解与情感。在她看来,吕祖谦与老百姓似乎还是有点“隔”,他不像有些名人那样通俗、大众,但读了这套教材就会发现,吕祖谦身上的很多优秀特质。

  吕祖谦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出过多位宰相,自五世祖吕希哲以下,更是连续不断地在朝为官。因为祖父的关系,吕祖谦不到20岁就有了官职,却对此不以为然,甚至没有去上任,一心要走科举入仕的道路。26岁时考中进士,凭借实力与人品,吕祖谦一生仕途平坦。他明明可以“拼爹”,却偏要拼才华,他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尤其是史学观等方面影响都很大,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目的。

  参与了两册教材编写的金丹涛老师表示,书中有很多吕祖谦写的诗文,平时并不太为人所知,像《登八咏楼有感》:“仲舒旧事无人记,家令风流一世倾。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相传此诗一出,八咏楼游客陡增。另外,吕祖谦还注重对自然的观察记录,自古典籍或诗句中多有提到物候现象,但真正长期、准确记录它的著作,就出自吕祖谦笔下——《庚子辛丑日记》是最早的物候实测专著,记录了金华地区杏树、桃树、海棠、菊花等20多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和状态,以及首次听到春禽或秋虫鸣叫的情况。后来,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创立现代物候学时,就对这本书颇为推崇,称吕祖谦的这本临终日记是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