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人文乡风?奉化有诀窍
奉化区文明办供图
金秋伊始,奉川大地,处处“丰”景如画,洋溢着喜悦和希望。
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来奉化,随着列车飞驰,方桥站倏忽而至。车窗外,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渐渐被楼宇林立的城市景观所取代,机场高架两侧是错落有致的商品住宅和商贸综合体,一个个高品质的生态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高楼之间。
此时,尚田街道锣鼓震天,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大鼓队、腰鼓队、舞龙队、排舞队忘情舞动,博得群众阵阵叫好。另一边,“村BA”赛场上“激战正酣”,抢断、运球、突破、投篮……草根的球场上并不缺乏出色的球技。
岳林街道迎恩社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青有所乐的现代社区新模式已经照进现实,居民、商家、企业和谐共处,共绘幸福生活同心圆。
…………
设区后的奉化实现了从县域到城区的转变,从城市到农村,这片土地上时时都有新变化,处处呈现新景象。借着发展的东风,奉化以“我们的家园”探索出了一条人文乡村建设新路径。
在奉化,看见城乡蝶变
方桥街道设立于2018年,短短6年间,街道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其发展过程也被视为奉化发展的缩影。2020年起,方桥街道围绕群众身份转变、城乡面貌蝶变、文明素养蜕变三大突出问题,全力推动家园品质再升级。
奉化区文明办供图
推动城乡风貌焕新是再升级的基础。如今机场高架两侧坐落着宁波金茂广场、中央公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等多个地标性建筑,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社的景观升级。方桥街道与奉化区农商集团达成合作,计划面向1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并完成5个行政村的发展规划项目。该街道还积极探索“大物业”管理模式,“以奖代补”开展村社环境整治四色评比,确保城乡风貌常看常新。
在群众身份由农民向居民转变的同时,人居生活品质得到同步提升。在方园社区智慧医疗站,居民只要在“智慧”系统上轻刷医保卡,就能享受24小时“云医疗”服务。上三村“银发驿站”内提供了就餐、娱乐、健身等“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让本村老人就近享受惬意的老年生活。而尚德社区和琎琳社区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未来社区,为打造现代社区新样板积累经验。
文明素养提升是家园品质的灵魂,方桥街道通过阵地建设、氛围营造两手抓,打造高品质精神文明家园。夏日送荷风,上三村以“荷”为主题,推出“水墨荷韵”清廉村居品牌,成为“网红”打卡点。而可爱的“有礼兔”作为“方桥八礼”文明素养提升工程的形象IP,正在以更加活泼、亲民的方式宣导新时代文明乡风。
在奉化,看见乡风转变
奉化区文明办供图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地域底蕴,还发挥着凝心聚魂、教化人心的作用。尚田街道历史悠长、人文荟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就发端于此,在“我们的家园”创建中,该街道集中资源禀赋,广泛发动群众,借助志愿力量,营造向善向美的社会新风。
群众出力,带动淳朴民风。走进大岙村,这个传统村落里处处是美景。在推进家园建设过程中,大岙村紧紧围绕“党风引领、村风塑造、民风培育”三大核心,双管齐下,既注重“外在美”的焕新,又深化“内在美”的涵养。依托“美丽围墙”“美丽河道”“美丽田园”打造,不仅提升了村庄的“外在美”,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此外,大岙村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核心,迭代升级家园理事制度,实现家家户户参与“和谐和乐大美大岙”家园建设的目标,形成党群一心、共建共享的良好风尚。
志愿给力,凝聚向善之风。鸣雁村让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一街一廊一民宿生态三园鸣雁飞”的风貌主线和“一雕一画一泥塑三礼三宝沁乡风”的深厚底蕴,还有志愿队伍无私为公的奉献精神。每当台风来临,总能看到“先锋突击队”逆风而行的伟岸背影,这支由在村党员、退伍军人组成的志愿队用血肉之躯托举起村民满满的安全感。另一支由30余名妇女同志组成的“巾帼义工队”则肩负着“村民管家”的重任,无论是村庄环境清洁还是便民服务,都少不了她们忙碌的身影。在志愿队的感染下,村民们也发挥各自所长,参与到村容提升工作,本村的三位农民艺术家义务指导村民垒出石头艺术墙,原本单调的墙面被绘上了雅致的墙画,鸣雁村逐渐凝聚起了一股以志愿为荣的向善之风。
部门助力,引领文明乡风。近年来,方门村“我们的家园”建设围绕助老康养主题,提振慈孝家风传承、提炼梅山养生文化、提质康养设施环境。2022年,奉化区首个按AAAAA级标准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梅山颐养中心投用,在此基础上,方门村形成了“1+3+N”的服务体系,以梅山颐养中心为基地,释放“全托养老、老年食堂、医疗保健”三大主体功能,引入多家社会志愿服务团体,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现代养老服务格局。与此同时,方门村充分挖掘吕氏家风祖训、梅山文化等特色文化,传承敬老家风,引领文明新风。
在奉化,看见全域蜕变
全域环境整治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本轮全域环境整治中,奉化区以打造“席地而坐,满城花开”的园林城市为目标,开展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强“洁化、序化、美化、亮化”四方面精细化管理。
傅旭涛摄
保持人居环境整洁干净,是环境整治的基本。奉化区集中力量强化日常环卫保洁、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环境清洁整治工作。针对农田上废弃农膜、破乱棚舍等突出问题,编制“农田五无”专项标准,开展农田专项整治行动。萧王庙街道地理位置突出,甬金高速、弥勒大道、四明路三条主干道路在此汇聚,今年3月以来,该街道围绕拆违、治水、景观绿化、户外广告、照明亮化等重点领域,开展立面提质项目、道路两侧农田整治项目、“飞线”综合整治项目、泉溪江景观提质项目,有效提升辖区整洁度。
有序的环境是城市文明的体现,这背后既要有倡导也要有约束。一方面,奉化区以人文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百行行百礼”系列活动,加大对窗口单位、景区景点、餐饮饭店、交通运输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把文明行为融入工作生活,形成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停乱停、私搭乱建等行为严肃处理,并成立督查小组,梳理疑难问题专项清单,联合综合执法、消防、应急等部门,对违规店招、破损广告、杂乱立面等文明顽疾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逐项落实攻坚整改。
樊建威摄
打造优美环境,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一环。奉化区梳理城市历史底蕴、自然禀赋和城乡地标,开展美化提升整治系列行动。溪口镇在镇域美化中以综合型现代化美丽城镇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景观田园绿化美化与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突出名山名镇雅韵。今年年初,溪口镇启动北环线、大慈路、中兴路段等主要街区全面优化,在主要道路铺设总长3公里的智慧灯杆,在S213线往雪窦山方向的景区山路铺设8公里长的景观灯带,进一步扮靓溪口夜景。此外,溪口镇依托沿河沿溪等生态特点,因地制宜绿化美化景观节点,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最美“后花园”。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河道垃圾、乱“飞线”等文明乱象,溪口镇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和“飞线”整治,组织志愿者开展镇内河道杂草垃圾清理活动,进一步消除文明死角,美化城镇面貌。
亮化提升改造是本次全域环境整治的特色之一。对此,奉化区开展重点建筑路段亮化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对灯光亮度的控制,营造层次分明、明暗有序的氛围感夜景环境。同时,结合奉化的区域特色,开展重要节点艺术光源提升行动,设置“雪窦掠影”“祥云天降”“光影奉城”等主题灯光,将奉化千年的历史传承通过光影娓娓道来。
除了全力打造好环境之美,今年,奉化区借助文化特派员的队伍优势,弘扬人文之美。目前,奉化区已形成了涵盖省、市、区三级的文化特派员队伍,明确将各文化特派员驻点村列为重点创建对象,串点成线打造可看可游、有文化内涵的典范村。根据各村特色,文化特派员量身定制了村庄发展计划,例如锦屏街道西圃村的市级文化特派员王家锋设想利用奉化水蜜桃桃核进行创作,融合传统元素,开发出一系列桃核文创产品;尚田街道印家坑村的区级文化特派员王虹雁则设想弘扬本村的畲族文化,打造“最美小畲乡”。
在奉化,未来可期
愈加便捷的服务体验、日趋完善的供给机制是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共同畅想,如今在奉化,这种畅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清晨的金溪河边总能见到三三两两健身的老人;“初心菜园”里,党员干部正忙着摘取当季蔬菜,这些还挂着晨露的新鲜蔬菜被第一时间送到本村的孝膳堂;临近饭点,前来就餐的老人们坐在餐桌前,等待志愿者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餐食端上桌。这样悠闲而又惬意的乡村生活与完善的机制保障密不可分,蒋家池头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带动家园建设,创新形成“5+6+10”工作法,即村委会牵头建立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制度,5位村党支部委员任5组组长,每个组带6名党员,每名党员再带10户农户,实现服务网络的全村域覆盖。该村还大力发展志愿队伍,其中,孝膳堂在70余名村民志愿者的共同运营下,荣获2022年度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奉化区文明办供图
与悠闲的乡村生活不同,迎恩社区内洋溢着都市生活的“烟火气”。迎恩社区以“345家园工作法”,固化“接待日”“敬老日”“邻里日”三个文明实践主题日,开展“分分园美”“清清河美”“整整楼美”“洁洁家美”四类活动,树新风美家园,实施“爱心、暖心、连心、同心、医心——五心”家园爱惠民实践。该社区还邀请区文联、区妇联、区科协等单位打造家园共育课堂特色菜单,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培育“锋领宣讲”、“琴风悦舞”常青口琴队、“越香清韵”银龄越剧班等16个文体社团,影响带动居民2000余名,2023年开展社团实践400余场。
裘村镇则通过创新实施“周五家园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裘村镇距奉化主城区38公里,公共服务下沉的精准度和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为此,该镇明确服务时间,在每周五开展“家园日”活动。列明服务清单,聚焦矛盾调处、义务劳动、项目协调、排摸检查、慰问走访5大重点内容,定制化、菜单式开展送平安、送劳动、送政策、送发展、送理论活动。该镇围绕党建引领、平安和谐、环境卫生、集体经济、项目推进5个维度,组织家园指数评比,以交办单、警示单、协办单、提请单、完结报告以及评价报告“四单两报告”为载体,激发全镇上下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在完善生活配套供给的同时,奉化区正积极搭建居民的精神家园,创新成立家园学校。
家园学校以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为教育主阵地,聚焦“精神共富”,建立“文明共识”机制,研究、设计和输出切合现实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施路径。学校拥有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文化特派员、村社党组织书记等基层一线骨干师资力量,统筹各领域文明实践优秀案例,创新推出“家园九课”,形成“传导帮带”四个维度培训模式,打造形成“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学院”“没有毕业生的终身学院”“没有地域边界的多维学院”,致力于为人文乡村建设培养有理论素养、有创新能力、有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推动人文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