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湖州

家住解放路·湖州丨长兴这条街镌刻岁月故事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奏响华章

发布时间:2024-10-08 14:28:27 来源: 潮新闻 潮新闻 记者 汪雨晨

  1949年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开抵湖州长兴,长兴解放,随即拉开浙北解放的序幕。在长兴,有一条以“解放”命名的道路,从小摊变商铺,平房变楼房,泥路变公路……岁月荏苒,街景日新,成为长兴最繁华的商业街,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替,铭刻下深深的时代印记。

解放路长兴图书馆老馆长兴县档案馆供图

  书香满城从这里起步

  长兴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始于1950年。

  1950年初,湖州新华书店安排长兴一家文具店代销图书,并不定期派员到县文化馆内设摊供应图书,从此改变了长兴读者购书需要去外地的历史。

  1953年元旦,新华书店长兴支店正式建立。第二年的春天,新建的两层楼门市部投入使用。此后,长兴新华书店又进行了多次大改建,2005年竣工投用的长兴图书音像大厦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图书音像品种逾60000余种,成为长兴规模最大的图书卖场和综合文化消费场所,是长兴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1988年的新华书店长兴县委宣传部供图

  “最开始新华书店就是解放路上的一间小房子。”今年85岁的郭龙根是长兴新华书店的老员工,他亲眼看着新华书店从一座小房子变成了一栋大楼,也见证了长兴文化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

  “我前两天碰到一个50多岁的同志,他还认识我,跟我说他上学的时候经常去书店里看书。”郭龙根解释,当时东方红小学就在新华书店附近,每天放学后会有不少学生到店里看书。“所以现在很多五、六十岁的长兴人都认识我,他们都跟我说小时候哪都不去,就去店里看书。”那阵子,“新华书店”四字像是开启记忆的钥匙,每机会个路过的观众都会驻足上前,细细端详。

  教材也是新华书店的标配,建店以来,新华书店一直承担着全县中小学课本的发行。“我印象最深的是1977年刚恢复高考那一年,当时排队买复习书的人都排到了中百公司门口。”郭龙根回忆,为了维持排队秩序、方便买书群众,他们采取了发号排队的方式,“当时人真的太多了,还有人天没亮就来排队。”

  从1971年到新华书店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郭龙根在长兴新华书店整整工作了30年。这30年间,他看过小孩子们看小人书时的笑脸,也看过彻夜排队只为一本复习书的迫切。在书香里,他看着新华书店从简陋的店面到现代化的大楼,仍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消费方式的时代变迁

  从新华书店出发,沿着解放路向东行进,不过几百米就能看到长兴第一百货商店。上世纪后半段,这里是长兴人购买各种百货商品的必去之处。

  “这家店之前叫中百公司,现在是长兴第一百货商店。”家住附近的居民胡欢毅出生于1958年,她提到,自她有记忆开始,百货商店就已经存在了,“与现在每天都可以逛商场不一样,我们当时不会经常去百货公司。”胡欢毅说,她去百货商店的次数并不多,但在与她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家百货商店与当地居民的幸福同频。

  “像我们结婚时,算份子钱发现还有结余,第二天我们就起个大早去百货公司买电视机。”胡欢毅举例,遇到结婚这种人生大事时,大家会去百货商店里购买大件。但她也补充,购买这些大件都需要“票”。

现在的长兴第一百货商店记者汪雨晨摄

  电视机票、粮票、布票……包括胡欢毅在内的老一辈对各种各样的票证应该并不陌生。这些票证记录了一段特殊的经历,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国家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专用购买凭证。这些票证伴随着人们度过了近半世纪的时光,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斤两”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城乡居民生活物资日益充足,各类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95年,解放路上的小张青团也乘着东风顺利开业。“开青团店主要是跟我们这的风俗有关。”老板张寿勤解释,在长兴,婚礼、小孩满月、乔迁等喜事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青团。“打个比方,女儿生孩子后,孩子外婆就要做两篮青团送过去。”刚开始都是各家自己做青团,比较麻烦,直接购买更加方便快捷。有需求,就有变化,青团店应运而生。

小张青团内现售的青团记者汪雨晨摄

  “我们店不止卖青团,之前还卖包子、粽子。”张寿勤表示,生意高峰期时,店里加上他一共有6位员工,每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没有时间休息。交谈间,有客户来买青团,咸口、甜口的各要一个。“以前他们刚来买青团的时候还是小宝宝,要爸爸妈妈牵着手一起来呢。”张寿勤笑道,从孩提时代到而立之年,青团是贯穿本地人生活的“老味道”。

  “现在有很多外地定居的人,回长兴会特意开车来买青团。”张寿勤还开启了线上销售,给外地顾客邮寄青团。“等过段时间天气凉了,我们就要开始寄快递了,每年快递青团的销量要占到我们总销量的20%左右。”大家想年的,还是那一口不变的滋味。

  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

  解放路上,有个既新又“旧”的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内复原了长兴古城墙、三座明代牌坊、古井、州桥等文化元素,还点缀着吴承恩与《西游记》、陆羽写《茶经》、民间百姓生活等20多处文化雕塑。年轻人手拿一杯奶茶在街区内闲逛,中年人站在雕塑旁寻找有些模糊的童年记忆,老年人坐在路旁的椅子上拉家常……来东鱼坊逛一逛,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习惯。

  今年64岁的李小平从小生活在这里,就住在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戏台附近。后来,老房子拆迁改造成了旅游街区,他搬到了别处居住,但仍在解放路附近。“当时竹器厂、木材市场、粮造厂都在这一块,现在统一变成了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李小平向记者讲述东鱼坊的变化,以前这里都是平房,现在街区内都是一幢幢四四方方的小楼房,路也更平整干净了。环境好了,来玩的人也更多了,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东鱼坊城楼记者汪雨晨摄

  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唐卓跃介绍,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兴老城区商贸核心地段,明清时期,该处是百姓进城卖鱼的场所,被称为鱼巷口。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贸集散地,见证了长兴“鱼米之乡”的发展史。改造前的东鱼坊区块多为自建民房,随着长兴城区的发展,这里一度成为城中心的“城中村”“棚户区,因此,改建迫在眉睫。

  2013年,长兴启动东鱼坊区块的拆迁改造,并于2016年3月全面启动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2018年,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建成,街区东至东护城河,南至解放中路,西至长春北路,北至县前中街,总商业面积为8.6万平方米,成为长兴又一新的城市地标。

  “目前,街区内店铺的出租率常年维持90%以上,实现吃、住、游、购、娱的消费闭环。”唐卓跃表示,街区也将继续以“做强商业体、做靓夜经济、做大文旅圈”为目标,将东鱼坊打造成一个“本地市民常来、外地游客必来”、集文商旅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如今东鱼坊成了不少老底子长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沿着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中线,一路穿过尚书坊、进士坊、宫保坊三座牌坊,市井商业的喧嚣繁华与古文化交融。“我现在也经常回去逛一逛。”李小平表示,作为曾住在东鱼坊里的老住户,傍晚饭后他时常会去东鱼坊里走走,看看街区内又新开了什么店,也找找东鱼坊的老样子。

  历经数十载,如今的解放路仍是长兴最繁华的道路之一。东西走向的道路穿城而过,道路两旁,新老店铺密集,大街小巷相连交错。一个个小故事讲述着解放路的变化,也是长兴发展变化的缩影之一。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