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金华 >

如何讲好“明招文化”故事

发布时间:2024-07-12 15:37:14 来源: 潮新闻 潮新闻 共享联盟·武义 吴景阳

  近日,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公布,武义南宋明招文化园建设项目入选。

  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要培育100个以上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使中华文明浙江标识更加鲜明。有省里的支持和助力,让武义明招山作为宋代浙学中心地的名气更大,让武义明招文化是浙学之源的品牌更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跨过800年的历史长河,激活明招文化基因,在新时代讲好“明招文化”故事?

  一

  璀璨的历史文化,总能激起发展的巨浪,滋养沃野千里,哺育出勃勃生机。

  武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有着1800年建县史,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城市丰富的精神财富,传承着千年宋韵的悠悠回响。

  一座山,三位大师,一千六百多年文脉相传。

  明招山上,最早留下的,是东晋名士阮孚穿着蜡屐游山玩水的身影。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以镇南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的阮孚,在南赴广州上任途中路过明招山,沉醉于明招山风光,有感于父祖遗风,谎报途中暴病身亡,弃高官厚禄隐居山中,不问世事,远离纷争,怡然自适。阮孚风流无羁,留下了“金貂换酒”“阮囊羞涩”的美谈,将“魏晋名士”之风、“竹林七贤”之风带到了明招,还在不经意间将老庄之气、隐逸之风蔚成于武义。阮孚晚年,舍宅建刹,弘扬佛法,于是有了惠安寺。

  唐末天祐年间(904—907),风雨飘摇之中的惠安寺,迎来了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九世法嗣德谦禅师。德谦禅师来到明招山,立即开山聚徒,广弘佛法,并将重建后的寺庙改名为“明招寺”。

  宋吕大麟在《婺州武义县来苏乡明招山吕氏坟域图序》中载:“明招山,乃唐末德谦禅师道场。谦结茅于山中,其徒数百人。“明招寺逐渐成为婺州、处州、衢州、福州等地六大寺院的禅宗祖庭,声名远播,香溢四方,明招山由此成为浙中礼禅名山胜地。

  晨钟暮鼓又是200多年。明招山被随宋室南渡到金华的“相辅之门”“簪缨大族”吕祖谦家族所赏识。从祖父吕弸中起,吕氏家族便葬于武义明招山。从南宋初到元代中期150年间,明招山一共有96座吕祖谦家族墓。吕祖谦曾自述:“明招,婺之名山,予家三代葬焉”。宋乾道二年(1166)母亲曾氏病逝,宋乾道八年(1172)父亲吕大器病亡。其间,吕祖谦、吕祖俭兄弟从居屋丽泽堂到明招山,为母、为父丁忧守墓,先后两度各两年多。

  在此期间,吕祖谦一边守制,一边研学,一边讲学。丁母忧时,“冬在明招,学子有来讲习者。”订行《规约》(学规),撰讲《东莱博议》。丁父忧时,“是岁诸生复集,前后多达300多人,讲尚书,有癸已手笔。”明招山出现了空前的热闹:“鸡一鸣,絃诵之声与钟梵交于户庭。日旰休帙,岸巾曳屦,相追于松阴。予时往参焉。”其时,“四方之士争趋之”,许多理学名士、硕儒出入明招山,从学从游、交流讲习、祭拜慰问的接踵而来。如陈亮、陈傅良、叶适等人都留下了诗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说,阮孚不与王霸之恶争为伍,使明招山水有了理想意味;德谦不弃艰辛与冷僻,使明招文化从隐沉到显扬。那么,“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则使明招文化从出世到入世,走向主流,铸就了文化灵魂。

  二

  明招山,作为文化名山而卓然立世,深刻地影响了武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武义一直高度重视对明招寺和吕氏家族墓群的保护,并实施了“明招文化研究保护工程”。明招山的“吕祖谦及家族墓”成功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此后,还成立了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承办了金华学派研讨会,出版了《明招文化论文集》,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明招山考察调研。

  近年来,武义更是积极推进以明招文化为核心的“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启动编制《吕祖谦家族墓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全面整理考古遗址公园的价值及文化内涵。实施了明招文化园景观工程(一期)和朱吕讲堂提升改造工程。武义县政协还专门成立了“武义明招文化传承政协委员会客厅”,深入研究挖掘明招文化,因地制宜,精准画像,推动明招文化“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融入乡村振兴,探寻助力“文化共富”新路子。

  “明招文化”一词在武义被高频提及,可以说是广为人知。做好硬件保护的同时,“何为其精神内涵”“其价值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也被纳入武义全县范围内开展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些讨论以报告会、党课、研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参与者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通过孜孜不倦地挖掘,不仅传承了武义悠久的文脉,又为历史文化赋予新的精神特质。

  明招文化中“德教为本,忠信为基”的立德准则,“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务实精神,“公平观理,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开物成务,康济时艰”的济世情怀,“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开放思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干部群众谋事创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三

  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

  有人说,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文化不会。在明招文化的熏陶之下,无数仁人志士从这片土地走出去,书写下感人篇章。清官廉吏韩宗纲、马光祖,理学名家巩庭芝、徐邦宪,革命志士潘漠华、徐英……他们身上无不镌刻着明招文化的印记,闪耀着追逐理想的赤子之心,蓬勃着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明招文化的思想价值一路传承发展,已成为当代武义人文精神的重要源头,是奋力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的强大动力、精神宝库。

  如何让明招文化融入到产业中、发展中、生活中,使武义大地凝结出崇实尚义、勇猛奋进、赶超争先的崭新气象,让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代绽放芳华?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

  深入挖掘明招文化的时代价值。明招文化是婺学(金华学派)的渊薮,是浙学的根基,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吕学)开启了“明招文化”。作为明招文化的发源地,武义要深入挖掘“吕学”的思想价值,深刻解读明招文化的密码。比如,深入研究、整理、阐释吕祖谦“文明向前”的史学思想、“道与心一”的哲学思想、“明理求实”的教育思想等,揭示吕学的时代价值,扩大吕学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明招文化作为婺学灯塔的公认度。

  守护明招文化的根与魂。明招寺、吕祖谦家族墓、朱吕讲堂等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需要以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场景,释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比如,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完善明招文化园规划,将明招文化园建设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等统筹推进。以“明招文化”整体辨识度为基础,加快吕祖谦纪念馆、明招山居、明招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鲜明武义特色的文化地标、文化名片。

  推动明招文化转化和创新。做好明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需要融合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走出一条文化创新发展新路径。比如,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明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明招文化中务实、立德、包容等核心思想进行现代化阐释,形成更具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的新时代武义人文精神,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城”。

  又如,利用吕祖谦明招山讲学等史实,通过引进一流文旅名企,大力培育明招遗迹寻访、浙学文化探源、文化研学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和文化消费新模式,开发明招文化IP、丰富民俗主题活动,讲述生动的“明招故事”,使“前沿理念”牵手“千年乡愁”,让传统文化对接现代生活。

  令人欣喜的是,武义正加快推进以明招文化为核心的“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将着重聚焦实施明招文化园建设、吕祖谦与吕学理论研究、明招文化印记和文旅项目开发、明招文化品牌塑造、明招文化和宋韵文化宣传推广等工程。

  吕祖谦说,“天下事向前则有功,不向前,百年亦只如此,盖往则有功”。千年古城的未来之路,如何再次谱写新时期的更大辉煌?不妨期待明招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潜能”。

标签: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