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浙江文明网 > 市县动态 > 温州 >

方寸之间赓续红色根脉 瓯海“邮里红”宣讲服务火出圏

发布时间:2024-06-19 14:49:16 来源: 潮新闻 文明温州

  日前,温州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四年级、五年级8个班各自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退休教师王定坤、吴才火、张玉洁、张秀凤、陈绍棣、叶云文、何春野分别以《邮票中记录的科学家精神》《强国利器》《航天强国》《二十四孝》《党的一大纪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七座金杯》邮票为题,让小朋友在美的享受中感悟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这是瓯海区教育关工委讲师团开展“邮里红——赓续红色根脉宣讲服务”的一个镜头。

  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小小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和微型的“百科全书”,是弘扬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的重要宣传载体。2006年起,瓯海区教育关工委讲师团启动“邮里红——赓续红色根脉宣讲服务”项目,尤以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为切入口,构建“看、鉴、听、悟”模式,深入中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化礼堂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有效传递红色文化,让小朋友、青少年、中老年三个层面群体在美的享受中感悟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瓯海区教育关工委讲师团由8位在教坛上辛勤耕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组成,让其在“邮里红”里抱团发挥余热。他们精心开展“邮票+红色教育”模式,以“小方寸”开展“大思政课”,以实物讲述故事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特别设计“邮里长知识,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色彩斑斓、设计别致的邮票,满足小朋友探索的好奇心,在认识、欣赏邮票过程中接受艺术熏陶、感受浓缩的红色历史文化;设计“邮里见历史,赓续红色根脉”,以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为载体,讲好所蕴含的红色故事,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设计“邮里忆情怀,弘扬家国情怀”,让邮票里的一枚枚“时光标本”,唤起一代人的记忆,在方寸之间畅舒爱国情怀。如退休教师陈绍棣以“党的一大纪念邮票”为载体,讲述邮票里的党史故事,同时结合瓯海仙岩渔潭浙南一大会议、茶山罗胜革命带头人章昌微、红色夫妻交通员管振国和王玉英等发生家乡的鲜活故事,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颂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该讲师团将“邮里红”项目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邮票展览”形式,将各自几十年珍藏的集邮册在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社区文化礼堂等场所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向小朋友、青少年和群众展示邮票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通过“美学鉴赏”活动,由团队中的专业老师进行审美指导,帮助提高鉴赏能力,感受到邮票作为微型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组织“邮里分享”活动,以小朋友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使其在有趣有意义的讲述中引导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根脉,在知行合一中担当历史使命;运用“情怀感悟”方式,充分结合温州当地的鲜活事例,培养热爱温州、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样构建起红色文化、瓯越文化、科学文化等于一体的宣讲课程,尤为结合温州本土故事,开发“乡情”课程,唤起学生、社区居民对邮票的兴趣与爱好,对温州本土的独特情怀,把枯燥的“不爱听”、“不好听”的理论知识变为“想听”“爱听”的红色故事。如退休教师王定坤几十年爱好集邮,在宣讲《红船向未来,奋进新时代——从邮票中了解党史》中,重点介绍10套庆祝建党邮票的面值、色彩、设计理念等,通过看邮票、欣赏邮集、学以致用——做一页邮集猜成语等活动,让孩子们从方寸邮票间领悟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退休教师吴才火通过展示《中国飞机(三)》特种邮票,介绍“歼-20隐身战斗机”、“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四架“国之大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退休教师张玉洁借助“嫦娥奔月”、“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嫦娥四号”等四张邮票,讲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还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科学梦想。

  温州市瓯海区离退休教师党委书记林徳迈告诉说,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自“邮里红”项目实施17年来,他们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化课程设计,绘制一系列“邮里红”故事汇,研发“红课三点半”等ppt课件,使邮票上的红色资源“亮”起来、红色故事“火”起来,先后到40多所中小学、2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化礼堂开展宣讲350场次,展示185套363枚邮票,受教育达11万人次。

标签:编辑:龚晓